此網頁設立於2010年1113日    網頁設立者:王永健

     

樹人首頁                                                                   

   

此網頁上的文章、由校友提供。

 

                  

Posted on Aug 16, 2015

 

 

 

Posted on Aug 14, 2015

 

賴宇凡老師的『食食課課』教學

 

 

 

血糖平衡飲食

 

 

腎臟功能

 

                                   

 

Posted on Mar 31, 2015

 

電腦斷層掃描(CT)和核磁共振(MRI)有何不同

發生在病人身上同一部位的病,有的醫生建議做CT,有的醫生建議做磁力共振,讓病人感到困惑不解。

為了讓讀者有個大致了 解,筆者簡單解說一下。CT和磁力共振這兩種檢查 方法,由於成像原理不同,各自檢查的適應症是不同的。


(CT)檢查說到底是X線檢查,它可進行全身各臟器掃描,掃描速度快,幾秒或十幾秒時間,就可進行某個器官或全身的檢查。

但和普通X線檢查一樣,過度進行CT檢查,對人體的輻射量 有明顯的危害,特別是兒童,更不要頻繁做。

(MRI)磁力共振,是利用磁場和無線電 脈衝成像,一種較安全的檢查,適合任何人群,包括兒童和孕婦。

但磁共振的應用以前受 到一些限制,主要是掃描速度慢,現在改變為全數字化的磁共振設備,掃描的時間越來越快,讓病人受益很多。以前做一個腹部檢查需要大約5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現在10分鐘左右就解決問題。 又如做腦神經系統掃描,現在只要8分鐘左右,甚至更快。 以前,一些微小的病變可能看不清楚,一些組織器官或病變或的內部結構,在圖像上顯示得模棱兩可,現在可顯示得較清晰了。

磁力共振的檢查時間, 雖然比以前快了很多,但和CT比較仍然較慢;另外磁 力共振檢查時噪聲大,雖然進行了一些降噪處理,要完全去除噪聲,目前仍需一段時間,所以檢查時,醫生會給病人帶上耳塞,以減輕噪聲對 病人的心理影響。

CT和磁力共振,從檢查功 能上來講,有重叠的地方,但又不能相互替代,要根據病人具體情况選擇。

對於軟組織病變、腫瘤 等,作磁力共振檢查的分辨率高於 CT。所以,一般神經系統(包括腦、脊髓)、腹部實質性器官(肝、胰腺、腎臟)、乳腺及身體各部位的關節,以及全身的軟組織等,磁力共振檢查有優勢。

對於像肺、胃腸這樣含氣的器官,或者想了解冠狀動脈的情况,CT 檢查是首選。
對於腦出血性疾病,要盡快做CT檢查,以明確診斷。
雖然磁力共振檢查對腦 出血性病變也能確診,但檢查時間相對較長。如果懷疑是急性腦梗死,就要馬上做磁力共振。
因為在急性腦梗死發生 的12小時之內,CT難以發現病變,而磁共振在發病30分鐘左右就能確定病變 部位。

隨着CT和核磁共振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而且設備不斷的更新,它們在疾病的檢查和診斷上,各顯自己的優勢。

病人對它們的檢查原理 有了大致了解,對醫生的檢查和治療配合多少都有好處。


照CT高危一次等同442次X光掃胸


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能快捷又清晰讓醫護人員及病人掌握病情,但原來病人的致癌風險亦可能會因而提高!美國有研究顯示,由於 電腦斷層掃描的放射線量驚人,病人只要做一次掃描,等如接受四百多次胸腔X光檢查,而研究人員指出,美國O七年進行的電腦斷層掃描次數多達七千多萬次,並估計因此導致近三萬宗癌 病。

美國內科醫學文獻期 刊,日前發表兩篇研究報告,指出病人接受電腦斷層掃描時, 由於暴露在放射線下,恐增加患癌的可能性。第一項研究由加州舊金 山大學 教授芮貝卡‧賓德曼領導進行,他指出使用電腦斷層掃描的病人,暴露的放射線量比過往研究估計高達四倍。由於過往的研究是以裝上感應器的假人作實驗,但今次 研究則親身調查了1,119名病人,準確度高。芮 貝卡‧賓德曼更指,研究發現接受一次電腦斷層掃描,當中暴露的放射線量,等如接受七十四次乳房X光檢查,或四百四十二次胸腔X光檢查。

第二項研究報告則由國 家癌症研究所發表,有份研究的艾米‧岡薩雷斯是引用暴露數據評估電腦掃描引發癌症的病例數字。由於電腦斷層掃描能為病人提供清晰的身 體影像,比一般X光優勝,因此在美國被 廣泛應用。而研究發現,O七年美國進行過七千二百萬次電腦斷層掃描,估計因此導致二萬九千個癌症病例,其中約一萬四千五百個病例有致 命的可能性。

而 上述研究亦發現,進行電腦斷層掃描的病人,當中三分之一並非必要接受此類檢查,醫生只是為了省時及難取得病人的病歷,才為病人做掃 描。至於女性、小童及年 輕人的風險更相對較高。因此研究員都建議除非醫學界能降低電腦斷層掃描的使用率,或減少病人每次接受電腦掃描時的放射線量,否則掃描的致癌風險會每年遞 增。

不 過,麻省綜合醫院,總放射治療師思羅爾醫生則認為,上述的估計患癌數字可能偏高,會嚇怕病人和醫生,在必要時也不敢去做電腦斷層掃描。然 而,他同意美國醫 療界濫用電腦斷層掃描,並建議為病人掃描前先要評估他是否有此需要。思羅爾又指,不應該在非必要的情況下讓病人接觸放射線,掃描時亦應以最低放射劑量進 行。

 

                                   

Posted on Feb 10, 2015

 

美国著名华裔科学家陈昭妃博士的  揭秘免疫系統驚人真相

 

                                    

Posted on Oct 27, 2014

 

老人癡呆症是什麼?平均年過六十五歲,十人中有一人患此症。

 

                                    

Posted on Oct 26, 2014

 

癌症擴散全身,醫院沒救了,卻被自己醫好了!

陳九妹,57歲,家住紐約布朗克斯。2009年,她檢查出乳腺癌,經過三次手術,放療,化療都不行。醫生搖著頭,無可奈何地說:“是晚期了,已經擴散到了全身,到處有腫塊,無法放療了。化療也做了幾個療程,頭髮都掉光了,也沒有好轉,最多還能活一個月了。回家吧,想吃啥就吃啥,把要做的事情料理一下。”

九妹離開了醫院,放棄了工作,該做的事都做了。體力也不夠,也不想旅遊什麼的。就買點喜歡吃的吃吃,水果各種都嘗過了。她每天上午10點走到跑馬場,呼吸一些海灘邊的新鮮空氣,再走回來,花去兩個小時。然後去BRONX HOUSE的健身房去游泳一個小時。

一個月的時間很快過去了,死神沒有降臨,她的體力還比以前好些了。

兩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她不僅還在,體力更好了,頭髮也長出來了。

三個月過去了,她體力恢復正常了,頭髮遮住了整個頭。

四個月過去了,她活蹦亂跳,已經不像個病人了。

一年以後,她來到醫院,醫生看見她說:“你還活著呀,真是奇跡。”通過檢查,乳腺癌沒有了,全身的腫塊也沒了,癌細胞的各項指標都正常了。徹底好了。

醫生救不了她,她卻不知不覺地自己治好了癌症。

報紙上說,癌症病人有三分之一是嚇死的,有三分之一是藥死的,有三分之一是治好了的。陳九妹是個開朗的人,沒有思想負擔,她放得下,她吃得下,她睡得著,所以,她不會被癌症嚇死。陳九妹離開了醫院,她不化療,不放療,所以她不會被藥死。那麼她是怎樣治好了她的癌症疾病的呢?

我們知道放療,是對局部腫瘤用射線放射殺死癌細胞,同時也會對周圍的組織有殺傷力,會損壞人體好的細胞。化療時注射藥水,使體溫升高,保持一段時間,然後再注射一種藥物,使體溫降低,再保持一段時間。體溫高到發燒,體溫低到發抖,用這樣的辦法來殺死癌細胞。可是,這樣的療法,如同受刑罰,不僅精神上收到折磨,肉體上痛苦,藥水的毒性也會傷害人體。但是,化療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癌細胞喜歡恒溫,它既怕熱,又怕冷。這就是為什麼四肢和心臟不容易得癌症的道理。

人生病為什麼會發高燒呢?那是你自身的免疫系統在調節體溫去殺死細菌。所以經常會發高燒的人不會得癌症。而癌症病人只會低燒,體溫略微高一點,而發不起高燒來,這就是免疫功能不足的問題。如果有正常的免疫功能,癌細胞就沒有立足之地了。

陳九妹每天10點多鐘,在外面跑,那時正是夏天,兩個多小時跑下來,總是熱得滿頭大汗的。這兩個小時的體溫是高的。然後,到游泳池裡去游泳,那裡的水溫是低的,空調房子,體溫也降低了,在漂白水裡泡上一個小時,這時不僅使體溫降低,而且是在鹼性水裡。有的義大利人用蘇打水點滴到靜脈裡去殺癌症,那麼,漂白水浸泡不也是起到這樣的做用嗎?然後,她回家吃個午飯,睡個午覺修養身體。她這樣的安排,第一,心情好,不上班了,每天鍛煉,到跑馬場,果園海灘走一圈,一路上都是綠化帶,有花有草。第二,空氣好,有氧運動,身心健康。第三,體溫得到調節,有熱有冷,熱兩小時,冷一小時。第四,遠離打針吃藥,不會有副作用。她這樣的冷熱體溫是人體細胞所能夠承受的,用化療的辦法有時會過頭,同時也會傷害人體的系統。

她的方法非常科學,非常簡單,非常實用。

陳九妹的經歷也讓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想不得癌症,不要老在恒溫的環境下生活,要有冷,有熱,有運動。

 

                  

Posted on July 9, 2013

 

糖尿病降血糖的15大幫手


如果已出現高血糖,即使沒有自覺症狀也應立即接受治療。治療以飲食法為中心,避免飲食過量,減少脂質和糖分的攝入,特別注意不要攝入過多含有大量果糖的水果。下面,高玉成教授向您介紹幾類能夠降低高血糖的食物。


1、洋蔥:性味辛溫,甜潤白嫩,是人們喜愛的佳蔬。洋蔥不僅含有刺激胰島素合成和分泌的物質,對糖尿病有輔助治療作用,而且其所含的前列腺素A和硫胺基酸,有擴張血管,調節血脂,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因此,對糖尿病伴有血脂異常者最為適宜。
  
2、南瓜:甘溫無毒,有補中益氣功效。南瓜含有能抑制葡萄糖吸收的果糖,能與人體內多餘的膽固醇結合,有防止膽固醇過高,預防動脈硬化的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南瓜中還含有腺嘌呤、戊聚糖、甘露醇等許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並有促進胰島素分泌的作用。糖尿病患者每天煮食南瓜 100克 ,對改善症狀有良效。


3、黃瓜:性味甘涼,甘甜爽脆,具有除熱止渴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瓜含糖僅1.6%,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代食品,並可從中獲得維生素C、胡蘿蔔素、纖維素和礦物質等。黃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能抑制人體內糖類物質轉變為脂肪。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合併有高血壓者,每天食黃瓜 100克 ,大有益處。


4、苦瓜:性味苦寒,肉質柔嫩,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尤其是維生素C的含量高居各種瓜類之首。藥理研究發現,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皂苷,有非常明顯的降血糖作用,不僅有類似胰島素樣作用(故有植物胰島素之稱),而且還有刺激胰島素釋放的功能。有人試驗,用苦瓜皂苷制劑口服治療2型糖尿病,總有效率可達到78.3%。所以,糖尿病患者若用苦瓜1個,剖開去瓤洗淨,切片水煮1次服下,每天1~2次,有利於控制血糖。


5、菠菜:性味甘寒,止渴潤燥,歸肺、胃經。具有潤燥清熱、下氣調中、調血之功效。適用於胸膈悶滿、脘腹痞塞型糖尿病。菠菜含草酸較多,與含鈣豐富的食物共烹,容易形成草酸鈣,不利於人體吸收,對腸胃也有不利影響,烹調時應加以注意。是輔助治療糖尿病口渴喜飲的最佳蔬菜。


6、小扁豆: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素,具有降糖、降甘油三酯和有害膽固醇的作用。用小扁豆30~50克煮食,每天1次,對糖尿病合併血脂異常者有良效。


7、黃膳:性味甘溫,具有補五臟、填精血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膳所含的黃臘素A和B兩種物質,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8、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是補肺健脾、利尿除濕的食藥兩用之品。現代藥理研究顯示,薏苡仁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尤其適用於肥胖型糖尿病伴有高血壓者。


9、芹菜:甘寒。能除心下煩熱,散節氣,下瘀血。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作用。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病人可以長期食用。


10、藕:味甘,性寒。歸心、脾、胃經。生用具有清熱解渴、涼血止血、散瘀醒酒之功效;熟用具有健脾養胃、滋陰補血、生肌止瀉之功效。適用於多飲仍煩渴不止、飢餓、形體消瘦型糖尿病,兼有吐血、衄血及熱淋者尤為適宜。


11、萊菔(蘿蔔):味辛、甘,性溫。歸肺、胃經。具有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解毒之功效,適用於食積脹滿型糖尿病。


12、韭菜:味辛,性溫。入肝、胃、腎經。具有理中行氣、散血解毒之功效,適用於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患者。
  
13、山藥:能有效改善高血糖,山藥中的黏滑成分也是由黏蛋白形成的。黏蛋白能包裹腸內的其他食物,使糖分被緩慢地吸收。這一作用能抑制飯後血糖急劇上升,同時也可以避免胰島素分泌過剩,使血糖得到較好調控。山藥還含有胰島素分泌必不可少的鎂和鋅等有效成分,以及維生素 B1、維生素B2。這些成分促進了血液中葡萄糖的代謝。此外,山藥還含有澱粉酶,這是消化糖類的酶,可使血液中不再積存糖分。


14、芋頭:最適合需要限制熱量的人,芋頭中含有黏蛋白、鎂、鋅、維生素B1等有效成分,它還含有半乳聚糖,能有效降低血壓和膽固醇。此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山藥的熱量較低。因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疾病而必須限制飲食的時候,芋頭是最為適合的食品。 100克芋頭中,熱量僅為58千克。人們多是將芋頭煮熟後再食用,這樣雖然容易損傷黏蛋白,但是有利於其他有效成分的吸收。


15、肉桂:性味辛溫,具有補元陽、暖脾胃的作用。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肉桂可使血中胰島素水平升高,治療作用。建議在烹調時加入1~ 3克 肉桂末,但肉桂辛熱,不適宜陰虛型糖尿病患者。

 

                  

Posted on Sept 17, 2011

 

維他命D 的故事 - 給讓班同學


還記得我讀醫學院一年級的時候,教授說“我們人類身體裡,只有一種化學物質是靠陽光
得來的,那就是維他命D"我當時心裡想,從陽光得來的,那不就是跟植物一樣嗎?然後
教授就開始解釋,維他命D 是如何從皮膚上的一個化學分子,接受陽光照射後,經過肝,
再經過腎,最後變成了維他命D。真是太奇妙了。我在大學唸醫學預科時是主修化學的,
所以對任何身體的化學反應都特別有興趣,就像是見到熟人一樣,總是有說不出的親切
感。在繁重的課業裡,我最不喜歡背那些有關血管、神經之類的東西,可是我卻牢牢地記
住了教授的話:皮膚、太陽、肝、和腎,會變成維他命D。


然後在唸臨床的時候,看到維他命D 缺乏症兒童的照片,那些小孩很可憐,兩腿彎彎的就
像個o字。教授很得意地告訴我們說,那些照片都是在20 世紀以前拍的,現在這種軟骨
症已經幾乎完全絕跡了。原因是在20 世紀初期時,科學家們努力研究成功,發現了維他
命D 嚴重缺乏就是軟骨病的起因。其實自16 世紀以來,人們就看到很多軟骨症。後來許
多憂心忡忡的父母們發現給小朋友們吃了魚肝油就不會得此症,科學家們研究出原來是魚
肝油裡含有維他命A 和維他命D,再經過不斷的實驗,終於證明維他命D 是主因。我還記
得小時候我們家規嚴格,我老媽規定所有的孩子們每天飯後一定都得要吃一顆魚肝油,我
很不喜歡那種油油的味道,每次都會被媽媽連哄帶騙的說"乖乖吞下去,將來長大,個子
高高,聰明又漂亮哦!"她講話的神情到現在都還歷歷如新。我媽可真是聰明呢!她當時
怎麼就知道魚肝油裡的維他命A 會讓皮膚美麗?我這個皮膚科醫生可以馬上告訴妳們,她
說得一點都沒錯。只不過我長大以後,並沒有個子高高,原因是魚肝油裡的維他命D 的份
量並不多,它雖然可以讓孩子們不得軟骨病,但卻沒有足夠份量幫助骨骼發育長高,也或
許是我名字裡有個"小"字,所以天生註定要矮矮的吧。


維他命D 是第4 個被發現的維他命,所以被叫做D。它像個鑰匙,有了它才可以開門,把
鈣從大腸中吸收入血液,再運送給骨頭造骨。換句話說,沒有維他命D,即使吃了再多的
鈣也沒有用。下面我還會告訴妳們最新的學說是什麼,因為維他命D 已經被公認不只是健
骨的,它還有許許多多數不盡的其他功能。


我唸完醫學院之後,做了一年的內科實習醫生,發現對皮膚科最有興趣,很幸運的考進加
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皮膚科,唸了三年,又教了一年書,然後開始自己的診所。我
沒有在舊金山開業,跑到這個中谷的小鎮來,是因為我喜歡替農人服務,他們純樸可愛,
卻常缺乏皮膚科醫生替他們診斷及治療皮膚癌。我在這裡行醫覺得很愉快,扳手一算,也
已經有二十多年了。每天我都會跟病人提醒:儘量不要曬太陽,一定要擦防曬油哦!病人
都乖乖地照著做,沒有人喜歡得皮膚癌。得了嚴重的那種黑色素的皮膚癌是會早過逝的。
在2004 年代,有位醫生,名字叫做Michael Holick,是當時波士頓大學的教授。他開始
對全國的皮膚科醫生們說:我們這樣叫病人不曬太陽是不對的,因為病人需要太陽去製造
維他命D。我記得當時幾乎所有的皮膚科醫生,包括我在內,都很不贊成他的這種說法,
甚至有人開始批評他,說他這種說法會造成更多的皮膚癌病例。
 
日子就這麼過去了。大約是在2006 年的有一天,我看到了一篇不起眼的小文章,提到最
新的科學研究報導,在很多器官的細胞裡都有發現維他命D 的收接器。我心想,明明記得
很清楚當年在醫學院時,老教授曾說維他命D 的收接器只有在身體裡的3 種器官:皮膚、
肝、和腎。甚至在後來做皮膚科訓練時,年長的醫生們也是這麼教我們。我也記得在準備
皮膚科專業檢定考時也是這麼背的。於是我開始去追究,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在想,
如果這種說法是真的,那麼關係可重大了。因為老天不會無緣無故的讓器官有維他命D 的
收接器而不讓他產生作用。而且我還記得自己當時在做學生時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如果植
物沒有太陽不能活,那麼我們人類唯一靠太陽得來的化學物質一定也有很重要的功能。以
進化論來說,維他命D 必然有它獨特的功能。


當我看了很多報告之後,雖然還是半信半疑,但也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在給病人不正確的信
息。我感到緊張起來,可是看看所有的皮膚科同行們,並沒有叫病人曬太陽或補充維他命
D。從此,每當看到有關維他命D 的新的醫學報導,我都會加倍注意。到了2007 年初,我
決定開始告訴我的病人們有關維他命D 的重要性。同時我也買了一大堆維他命D 的瓶瓶
罐罐,碰到親朋好友就送每人一罐。絕大部分的人都帶著好奇的眼光,很禮貌地收下。然
而不管我怎麼解釋,絕大多數人都會說:OK,那我就一定會每天吃400 單位。我就會說,
那是絕對不夠的,妳一定得吃至少1000 單位。然後大部分人就會說:那我一定會去買鈣
片裡加維他命D 的;或者說:那我會多喝牛奶,多曬太陽;或者乾脆說:那我一定每天吃
一顆多種維他命。連我老爸、老媽都不太敢吃我帶給他們的1000 單位的維他命D。我一
急之下,告訴我老爸:“你知道嗎?這是我所知道最好的長生不老的仙丹,你一定要記得
每天都要吃一顆,也要記得每天給媽媽吃一顆"我老爸當時也已經快九十歲了,聽我這麼
一說,就趕緊把瓶子放在飯桌上。然後我告訴老爸,他每天一定要跟老媽在庭院裡曬半個
小時的太陽,而且是不能隔著窗子。老爸不知道原因,其實我很想告訴他,那是因為皮膚
需要UVB 來製造維他命D,如果隔著窗,UVB 就被擋住了。很多朋友會跟我說他們每天都
有曬太陽,是在開車去上班的時候,30 分鐘或一個小時,聽起來很不錯,但是這些朋友
們都沒有製造出一個單位的維他命D。他們可能覺得身體熱熱的,可是沒有UVB 就是一點
用都沒有。


看了不少書之後,我決定要接受曬太陽是很重要的這個事實。這對一個皮膚科醫生來說,
是很反傳統的。我很謹慎地開始教人怎麼樣安全地曬太陽。曬的原則是定期性的,規律性
的,很短時間的曬太陽。基本上來說,根據個人的膚色、居住的地點、和年齡,我當時覺
得我大約可以計算出來一個人需要曬多少時間、曬多少身體部位,就可得到多少維他命
D。這是2008 年的事,記得當時我為此還有點洋洋得意,後來才發現很多農人天天曬太陽
的時間遠遠超過我的計算,而他們維他命D 的血液濃度不見得正常。我下面會再告訴妳們
為什麼會這樣。


過了一年,2009 年的春天,我們的皮膚科年會是在舊金山。開會時我遇到了Dr. Michael
Holick。開會的時候,不少同行的醫生們又開始數說Dr. Holick 的不是,也對他辛辛苦
苦研究出來的學說批評個不停。看他臉色很難看,我實在很替他打抱不平。散會後我跟他
說:我們皮膚科醫生們真是應該跟他道歉,我覺得他的見解很正確。他的眼睛一亮,嚴肅
的臉露出很可愛的笑容。然後他跟我說了些治療的原則,解除了我心中的很多疑慮。這個
謙虛的學者,真是標準的“竹子長得愈高,彎得愈低"。我覺得他的研究成果甚至可以獲
 
得諾貝爾獎,只是他實在是太謙虛了。這個世界有時就是這樣,好人難做。幸好在過去的
幾年內由于很多他的說法都被證實是對的,他現在也被公認是現代維他命D 的始祖。
開會回來之後,我開始打電話給我的其他醫生朋友們,我很想知道大家的看法是什麼。大
部分的醫生們都不知道我在說些什麼,可是有兩位朋友知道得非常清楚。一個是好友蘿
瑞,她是關節炎醫生。我問她“妳每天吃不吃維他命D?妳吃多少?"她說“我每天吃
5000 單位"我嚇了一大跳,我說“妳怎麼吃這麼多?"她說“我深信維他命D 的重要
性,因為我的病人裏,維他命D 的血液濃度低的病患,他們的關節炎都特別嚴重。所以我
最近檢查了我自己,發現我的濃度過低,因此我要補回來。"我說“妳要補到多少?"她
說"我要補到濃度指標至少三十左右。"我說“妳不怕吃過多嗎?"她說“我不怕,因為
我覺得好處太多,過兩天我再去測量看看濃度有沒有提升過來。"我認識蘿瑞有二十多
年,她是我最信任的朋友之一。我有點後悔沒有早些告訴她,這是我的疏忽。可能是我怕
她笑我說的不正確。還好我給自己的老爸、老媽已經從2007 年就開始每天吃超過一千個
單位的維他命D 了。


第二個好友是喬治,他是內分泌科醫生,正巧也是波士頓來的。所以他對Dr.Holick 知道
得很清楚,也很佩服他。喬治說他和他的家人每天都在補維他命D,每天吃至少一、兩千
單位。喬治也是非常聰明又優秀的醫生,維他命D 是內分泌科的大本行。我告訴他
Dr.Holick 跟我說的治療原則,他說那准沒錯。我覺得好像吃了定心丸,也放下了一個大
擔子。我告訴他我跟我老爸說維他命D 是仙丹,喬治是中國人,他笑得人都歪了。
接著我打電話給好友明麗,我說“喂,妳有沒有在吃我曾經告訴過妳的維他命D?”她說
“有啊”,我一聽那個口氣,就知道有點勉強,我說“妳一天吃多少?” 她說“就是跟
鈣片一起的,百分之一百的量數。” “那有多少?妳可不可以去看看?”我心裡想,又
是一個只吃400 單位的人。她去拿了鈣片的罐子,然後說“是400 單位”。我說“喂,這
位同學,妳奈阿捏,我不是說過400 不夠嗎?”她忙接著說“喔,我還有吃多種維他命
丸,我來看看那裡面有多少維他命D 的成分,啊,是500。”我說“那加起來也只有900
單位哩,妳沒有再吃個別的維他命D 嗎?我記得有叫妳檢查過,妳的血液濃度是多少?”
她說“對啊,我記得是偏低的啊”。“哇塞,那低到多少,妳記得嗎?”她說“我不記得
有多低了,我可以去查查看,明天打電話告訴妳。不過我記得有作血液測驗,因為它花了
我幾百美金”。“妳有沒有搞錯?”,我接著跟她說“我知道這個測驗很貴,我的病人如
果是自費的,都會告訴我很貴,但也沒有要這麼離譜,我診所樓下的化驗室,一個要153
元,另一個只要96 元。”我繼續說,“檢驗雖然是貴,可是我們想想,健康無價,不要
存了錢,將來用在看病上面,既痛苦又無助。趁現在早早預防,不是很好的事嗎?”第二
天她email 給我,說她找不到留下的檢驗報告,不過可以email 去問她的醫生。我說
“好,那妳就去問妳的醫生,妳的25 HyDroxy Vitamin D 的血液濃度是多少,記得這個
術語喔,這就是我們平常測驗維他命D 的項目。”她說“好的,那妳覺得我現在應該吃多
少單位?”我說“妳別急啊。妳要吃多少就要看妳檢查出來的結果是多少,這樣才知道妳
需要補多少,對不對?”我看她一付半信半疑的樣子,我也習慣了病人這樣的反應。我就
說“讓我仔細告訴妳為什麼維他命D 這樣的重要,我們一向知道鈣要靠維他命D 才能被大
腸吸收,才能被骨骼用來建造骨質,對不對?”她說“這個我好像知道。”我說“好,那
我現在跟妳說,這只是維他命D 的一個部分功能。醫學界現在一致公認,維他命D 對免疫
系統有很大的平衡作用,對基因有影響,還有它能減低三種癌症的機率。那三種癌症呢?
到目前為止公認的是大腸,乳房和前列腺癌。不止這些,它對糖尿病和最新報告出的黃斑
性老人眼睛退化症也有減低患病的機率。其他很有可能,可是還未完全明白的是高血壓和
心臟病,甚至不少神經系統上的疾病,足夠的維他命D 可以對他們也有正面的影響。”
她說“這太神奇了”。我說“這說的也是,所以我會這麼擔心病人如果為了怕曬太陽,而
變成維他命D 缺乏,那豈不是罪過了嗎?”她又問“那我現在該吃多少維他命D 呢?”我
說“妳的報告,我還沒有看到,但是我可以猜測妳的濃度一定偏低。理由很簡單,妳是東
方人,又不曬太陽,又不吃魚,又不吃維他命D 丸。”她說“這跟東方人有什麼關系?是
遺傳嗎?”我說“才不是呢,這跟皮膚色素有關系,我們亞洲人和黑人由于皮膚黑色素比
較多,把太陽都擋掉了,不容易製造維他命D。”她問“那麼多少是偏低呢?”我說“目
前我們覺得濃度低于20 是缺乏症(Vitamin D Deficient),在20-30 之間是不夠症
(Vitamin D insufficient),在30-40 之間是正常,在40-60 之間是最佳。”她說“我
好像是低于20。那我該怎麼辦?多吃魚?多曬太陽?”我說“其實光是靠食物和陽光是
絕對不夠的。妳需要吃維他命D 丸補充,也同時做食物和陽光的補充,沒有衝突的。”她
說“那我實在不了解,為什麼我的醫生以前沒有叫我去檢查我的血液濃度的維他命D 是多
少。”我對她笑笑,我說“這也是我最感覺奇怪的地方,我想或許是費用較昂貴,而妳又
沒有什麼症狀吧。大家不是說西醫是頭痛治頭,腳痛醫腳嗎?還有也可能是有些醫生也不
太明白該怎麼補,用多少量,補到什麼程度,能少一事,就少一事吧。”她又問“那既然
維他命D 有那麼多作用,我明天就去買來補。”我說“那當然是件好事,記得妳買的維他
命D 是僅含維他命D 而沒有跟鈣參在一起的。這個很重要哦!因為維他命D 過量時,最常
見的症狀就是跟鈣過量有關。”


明麗打電話回來,她說她的醫生email 回來了。她的血液濃度是17。那麼妳們如果還記
得,就是指她有維他命D 缺乏症。她問“那要吃多少維他命D 丸去把它補高?”這個問題
不容易回答,有不少醫生在開5 萬單位的維他命D 丸的處方,一星期吃一顆5 萬單位。但
是我在開這個處方的時候,我的劍膽琴心,就變成琴心劍膽,除非病人的維他命D 血液濃
度是低於10,如果要我開5 萬單位的葯方我看是難上加難。那麼我會建議吃多少呢?一
般來說,我會建議每天3000 或4000 單位,吃了兩三個月再複查血液濃度。三乘七,或四
乘七,那就是二萬一,或二萬八單位一個星期,那也差不多了。如果不夠,兩三個月後再
繼續吃。如果夠了,就可以降到每天一兩千單位。我問明麗“妳的測驗是什麼時候做
的?”她說“是今年二月份,為什麼妳問這個?”我說“因為測驗是哪一個月份做的會有
很大差別。最好不是在夏天底做,濃度會偏高,因陽光的作用。最適當的時候是在冬天,
這樣妳們才知道真正要補多少。不過春秋天也可以。”


好,既然陽光這麼重要,現在我來教妳們怎樣曬太陽。我們剛才在那裡琢磨半天,該補吃
多少維他命D?害怕吃的太多。好,那我現在告訴妳們,從陽光經過皮膚得來的維他命D
是最安全的。因為我們的皮膚本身會自動調整陽光得來的過剩的維他命D。還有更重要的
一點是如果在理想的情況下,只需要10 分鐘到半小時就可以很輕鬆的製造一萬個單位的
維他命D。請記得,我說10 分鐘到半小時是以中國人的皮膚來計算。白人皮膚可就曬傷
了,黑人皮膚會還嫌不夠。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不同的膚色上黑色素(melanin)量數
不同。黑色素其實是最有效的防曬劑,它會把太陽的UVB 過濾掉。怎麼個曬法呢?其實妳
們不需要穿比基尼做太陽浴,只需要身體的百分之20 曝光就可以了。例如可以臉上擦了
防曬劑,只要把雙臂雙腿露出即可。但是不能永遠只跟牢一個部位曬,例如最好在周末時
到家中的庭院或公園去曬妳們的大腿,背部,腹部,或其他平常沒有曬到的地方。為什麼
要這麼做?因為有幾篇令人側目的報告指出:夏威夷的衝浪者,有百分之51 的人有維他
命D 不夠症。另外,我病人裡,有不少農夫,高爾夫球能手的維他命D 都不夠。妳們說奇
怪不奇怪?我一直覺得這是個謎。直到最近我才想通了。我在猜,如果要我們的皮膚不斷
的製造維他命D,那麼我們一定要定期的給皮膚假期(vacation),也就是說我們不能讓
固定的部位猛曬猛曬的,曬到皮膚太疲倦了,它就停工了。我不知道我的想法對不對,我
覺得最好是輪流式的曬,這星期曬這裡,下星期曬那裡。再繼續說曬太陽,什麼時辰曬最
好?好,我告訴妳們,如果我說在大太陽下,大約早上9 點到下午3 點,妳們會不會覺得
很驚訝?為什麼我要這麼說,因為我們需要適當的UVB,太早太晚的太陽照射力不夠。拜
託計算出妳們每個人所需要曬的時間,怎麼計算法?當妳們第一次曬太陽時,請注意很仔
細的看自己的皮膚,曬到皮膚微微開始有粉紅色的時候,就是妳的最佳曬時。若室外看不
清楚就得進室內看。要用看的,不要靠感覺,覺得有點癢癢痛痛的時候就嫌已晚。我猜在
台北大約是5 到30 分鐘。請妳們一定要在臉上擦好防曬劑,等20 分鐘後才可以開始曬太
陽,不然會有黑斑和皺紋。還有務必要戴太陽眼鏡,也不要對著太陽曬,以防止眼疾像白
內障。這樣雖然聽起來很麻煩,不過一星期曬兩次就夠,既安全又可以和大自然接觸。如
果兩次做不到,一星期曬一次也好。如果對陽光有過敏的同學請不要勉強。


有時還會碰到一些很愛思考的病人,他們會問“范醫生,妳覺得維他命D 是維他命,還是
荷爾蒙?”我的答案是:“我希望妳把維他命D 想成維他命一樣的需要定期補充,也希望
妳把維他命D 想成荷爾蒙一樣的需要定期測驗。”這話怎麼說呢?有人說維他命D 不是維
他命,因為照常理,維他命的定義是一個我們身體不會製造的化學物質。可是維他命D 是
身體可以製造出來的呀。而且隨著醫學的進步,我們開始知道什麼叫做細胞收接器,什麼
叫做基因,我們才明白原來維他命D 還有這麼多方功能。所以維他命D 像荷爾蒙一樣的重
要。但是荷爾蒙不是每一個人都得每天吃的呀,在這方面它像是維他命。那麼這個比荷爾
蒙還重要的化學物質,我們卻必須每天來補充,為什麼?我想或許是與目前的人類在進化
論上所扮演的角色有關。我們的陽光和四季,我們的皮膚和膚色還在繼續地演變,不像甲
狀腺和生長腺那麼已經有規則的作業著。所以在這個時刻,我們還是乖乖地每人每天必須
吃維他命D,而且必須定期檢查。


希望這個維他命D 的故事能解答一些妳們心中的疑問。我想與其片斷的回答,弄的大家越
解釋越糊塗,還不如全盤說到底。這個題目很令人難懂,醫學界也遲遲還沒有一致的答
案,所以我也不能怪大家“不聽話”。好吧,妳們現在可以放心的吃上千單位的維他命D
丸了。有空也要抽空曬曬太陽,多吃一些深海魚類食物。


最後,我想說我覺得高中的老同學就好像優勝美地的小溪流。有時多年乾旱無水流,可是
每逢到多雨多雪的年頭,溪水又會愉快的流著,陽光閃閃,水聲潺潺。那是因為它的溪
座,和它的水源,永遠是在那兒。這次回台北,跟有些同學已經有三十多年沒見面,見了
面卻仍然對彼此是如此的熟悉,我真有說不出的感動。我希望在這裡也祝福大家身心健
康,快樂如昔。妳們去曬曬太陽,我也去泡泡妳們送我的茶吧

 

                   

 

Posted on May 6, 2011

科學家終於找到牛奶致癌及糖尿病的確實證據

千萬不要把牛奶、優酪乳當好東西了!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段並不新鮮的新聞:科學家終於找到牛奶致癌的確實證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最近的研究發現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胰島素的生長因數就是牛奶內的主要致癌物質。

加拿大的腫瘤專家建議:除了那些發展中國家的兒童和營養不良的成人,一般人並不需要喝太多牛奶。

我把該新聞轉發給一些朋友看。

我想測試一下人們對牛奶的認識,遂問:“你知道奶牛為什麼會一直產奶?”

她的回答很典型:“不常產奶能叫奶牛嗎?”

我問:“請問你是否常產奶呢?”

“怎麼可能?”

我笑了,說:“人是只有懷了小孩才會產奶的。但牛跟人一樣都是哺乳動物。哺乳的意思就是為了哺育下一代才有乳汁。所以奶牛一直產奶只有一個原因……”

“不停地懷孕生小牛?”

她吐吐舌頭,說:“怎麼可能呢?”

我說:“確實是這樣的。但並不是所有奶牛在任何時候都能懷上孕。現代農場的解決方法是給奶牛打高劑量的荷爾蒙,讓其不自然泌乳——那段新聞所說的 “各種激素” 就是這樣來的!

現代奶牛從兩歲開始就有九個月的時間用於懷孕。小牛出生後就會被關進小木箱並餵以毫無營養的飼料,不能動彈,以保證人們餐桌上小牛肉的精瘦嫩滑。而牛媽媽就被千方百計擠出一頭小牛所需的十倍以上的奶量。所以超過三分之一的奶牛都患有乳腺炎。

我常想起BBC製作的一個畜牧業的專輯:奶牛在鏡頭前走過,一步三跛,好像所有關節插了一根針。我想,人們即使是心如鐵石,認為那些動物如何受苦跟自己毫無關係,但希望自己能從這些病態的牛隻體內吸收到什麼營養和健康,那已非緣木求魚,而是飲鳩止渴了。當然,在商業廣告中,你會被告知飲鳩的各種好處。

許多人認為牛奶能補鈣,但眾多實驗和資料顯示,牛奶內含有鈣,但人體是很難吸收的。喝牛奶,往往還會讓體內的鈣質流失得更快。其實許多蔬菜的鈣含量比牛奶高得多,如黃花菜、蘿蔔纓、莧菜、雪裡紅、薺菜、香菜(芫荽)不必等春暖花開,就從現在開始,讓我們更關心蔬菜和糧食吧!

牛奶的謊言在中國還要維持多久???

資訊技術已非常發達的今天,中國人得悉事實的真相是並不困難的,但真相一旦傷及勢力強大的利益集團,問題則絕非簡單。

T.柯林.坎貝爾博士:美國康奈爾大學終身教授、被譽為“世界營養學界愛因斯坦。

牛奶致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大腸癌等系列癌症

近三十年來,營養學有突破性進展,關於牛奶的研究已累積大量文獻,下面我信手拈幾則關於牛奶致癌的研究報告。

2004年,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完成了一項牛奶與癌症的研究,研究證明,大量飲用牛奶導致婦女患卵巢癌。他們對61,084名年齡在38歲至76歲的婦女跟蹤13年調查,確診愛喝牛奶的266名婦女患卵巢癌,125名尚未確診。每天飲用4次以上乳製品的婦女,卵巢癌的發病率比每天喝2! 次的婦女高出一倍。

哈佛大學醫學院、牛津大學和臺灣醫科大學的科學家聯合研究發現,牛奶中的激素物質IGF-I加速和加強了氯化鉀離子在細胞壁之間的交換,導致人類卵巢癌細胞的繁殖和宮頸癌細胞的加速生長。

200410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一篇牛奶致女性乳腺癌的研究報告。丹麥的研究人員對117,000名婦女調查發現,牛奶對乳腺癌的促發有很大影響。研究人員認為,近50年來全世界乳腺癌發病率的大幅提高與人們飲食結構中牛奶及乳製品消費增加密切相關。研究認為,大量飲用牛奶會增加人體中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數(IGF-I)的水準,已經有多項研究表明,幾乎每一種癌症都與IGFI有關聯,IGF-I是一種促使癌細胞生長和繁殖的關鍵性因素。

美國費城的研究人員通過近10年的流行病學調查證實,乳製品會增加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險。

美國波士頓一研究小組對20,885例美 國男性 醫師進行了長達11年的隨訪調查,食用乳製品的男性,有1,012例男性患前列腺癌。統計分析發現,每天從乳製品攝入600毫克鈣的男性血漿中維生素D3濃度顯著降低,發生前列腺癌的危險大幅上升。

日本厚生勞動省近日發佈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與幾乎不食用乳製品的男性相比,經常食用牛奶、優酪乳等乳製品的男性患前列腺癌風險會高出60%左右。研究結果表明,飲用牛奶最多的調查物件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是幾乎不飲用牛奶的調查對象的1.53倍,而且飲用量越多,患癌風險越高食用優酪乳最多的調查對象患前列腺癌風險是幾乎不食用優酪乳的調查對象的人1.52倍。

在此,我很樂意講一個牛奶致癌的有趣故事與讀者分享。

英國地質化學家簡·普蘭特五十歲的時候患乳腺癌,雖然經過無數次治療,十年間癌症總是不斷回來與她作伴。當第五次復發的時候,一個半個雞蛋大小的硬塊長在她的脖子上,醫生說她只有幾個月的生命了。絕望而又堅強的普蘭特教授不再相信醫生,相信醫生也沒有用,人家已判了她的死刑。

她靠自己拯救自己,她閱讀最新的醫學論文,得知素食可以抗癌。她回想起三十年前到過中國,那時中國農村婦女不喝牛奶而幾乎沒有人患乳腺癌,從而得到啟發,戒掉每天必吃的兩盒優酪乳,出乎她的意料之外,脖子上的腫瘤在六個星期之後奇跡般的消失了。

普蘭特教授是英國地質局的首席科學家,同事們目睹了她反復患病到痊癒的曲折過程。當同事們的親朋好友患了癌症的時候,都紛紛來向她求援。普蘭特教授通過改變患者的飲食和生活方式,使六十多位癌症患者得到了痊癒。

為什麼素食和戒掉牛奶就能夠治癒癌症?普蘭特教授下功夫進行研究,她得出結論牛奶中的IGF-1(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數)導致女性易患乳腺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IGF-1是牛奶中本身含有的致癌激素,但是在以前自然產出的牛奶中含量較低。自從人們用激素催發母牛大量產奶,牛奶中的! IGF1含量就增加了數倍至數十倍,牛奶致癌的危險當然就很厲害了。她認為牛奶的危害比香煙還嚴重

善良而樂於助人的普蘭特教授為了幫助更多的人遠離牛奶的危害,放下自己的研究課題,特意寫了兩本書《健康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牛奶與乳腺癌教程THE NO-DAIRY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PROGRAM》,還創辦了宣傳網站,網址是:www.janeplant.com,懂英文而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流覽。

美國著名醫學教授新谷宏實(美籍日本人)經過四十多年的行醫實踐,以醫療實證為依據,充分證明牛奶會導致婦女乳腺癌。他發現每一例乳腺癌患者都是愛喝牛奶的女人。新谷宏實教授在當代醫學史上有突出貢獻,他創造了醫治無數癌症,而沒有一例復發的醫療奇跡。他有什麼法寶能夠使每一個接受治療的患者不再復發呢?他在《不生病的生活》中告訴人們,他的法寶就是在患者作了腫瘤切除術之後,至少五年禁食牛奶和肉魚蛋。

牛奶為何會導致多種腫瘤病變?美國康奈爾大學終身教授坎貝爾是癌病學的研究權威,特別在致癌學研究領域有非常突出的貢獻,曾被美國癌症研究所授予“終生研究成就獎”。他的研究給人們找到了答案。坎貝爾證實牛奶中的蛋白質是一種非常強的促癌劑,其致癌能力甚至超過化學物質。他說:“在控制癌症發病方面,營養比化學致癌物甚至比極強的致癌物的影響更大。……哪些蛋白質有比較強的促癌效果呢?

一個是酪蛋白,這種蛋白質占牛奶蛋白組成的87%。這種蛋白質促進各階段的癌症”

“高酪蛋白(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質)膳食使更多的致癌物進入細胞,使更多危險的致癌物衍生物結合在DNA上,引起更多的突變反應,使得細胞突變為原癌細胞的可能性增大,這些細胞一旦啟動,就會形成更多的腫瘤。”

牛奶致少年兒童I型糖尿病

牛奶不但能使成年人患II型糖尿病,還可能使孩子患I型糖尿病。限於篇幅本來不想談這個問題,但喝牛奶的孩子太多,I型糖尿病終身難治,一個孩子一旦變成I型糖尿病人,在他以後的生命中,不得不依賴外源的胰島素注射,太可怕了。因此不能不談。牛奶是如何使兒童患I型糖尿病的?坎貝爾在《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中作過論述,我把論述摘錄如下:

“I型糖尿病中,免疫系統攻擊產生胰島素的胰腺細胞。這種破壞性的、無法治癒的疾病主要發生在兒童之中。它給年輕的父母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艱難的經歷。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種疾病和我們的膳食有關係,特別是我們每天攝入的乳製品。牛奶中的蛋白質誘導I型糖尿病的發生,很早就見著於文獻。其過程很可能是這樣的:

嬰兒接受母乳餵養的時間不長就開始喂以牛奶蛋白質,很有可能是嬰兒配方奶中的牛奶蛋白質。牛奶進入小腸後,被分解成氨基酸碎片。對於某些嬰兒來講,牛奶不能完全被消化,於是這種原初蛋白質的氨基酸小鏈或片斷就存留在小腸當中。這種沒有完全被消化的蛋白質片段被吸收進了血液。免疫系統識別了這些片段,將它們作為外來的入侵者,並開始破壞它們。不幸的是,這些蛋白質片段和產生胰島素的胰腺細胞完全相同。免疫系統喪失了識別牛奶蛋白質片段和胰腺細胞的能力,並開始攻擊兩者,導致兒童的胰島素生成功能的破壞。在12? ! a14歲以下兒童中,牛奶攝入量與I型糖尿病發病關係的調查發現,兩者之間存在非常好的線性關係。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牛奶攝入量越多,I型糖尿! 病患病率越高,在芬蘭,I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是日本的36倍。同時,牛奶的平均攝入量芬蘭也是最高的,但在日本這一數值是非常低的。”針對牛奶危害兒童健康問題,1994年美國兒科協會強烈建議:如果家族成員糖尿病比較常見的話,那麼這個家庭中出生的嬰兒最好兩年內不要服用任何牛奶。在此我要特別強調指出,牛奶除了導致癌症和糖尿病外,還會導致其他一系列慢性疾病。坎貝爾說:“科學證據確鑿無疑,研究結論令人震驚:動物蛋白,尤其是占牛奶蛋白87%的酪蛋白,能顯著增加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病、腎結石、骨質疏鬆症、高血壓,自內障和老年癡呆症等的患病幾率。”

牛奶危害健康是許多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奶農,奶場主,乳製品企業的員工,牛奶是他們的飯碗;奶品製造商,奶品銷售商,奶品包裝商,牛奶是他們的搖錢樹。他們又怎麼能面對這樣的現實呢。我也不希望這是事實。可是令人沮喪得很,迄今為止,世界上沒有一例科研成果能夠證明牛奶沒有危害。

談到牛奶的無情現實,坎貝爾說:“我本人是在奶牛場長大的,是喝牛奶、吃牛肉長大的,我很不願意看到這樣一個事實:否定牛奶牛肉。但是我必須要告訴大家,這是事實。”

牛奶越喝越缺鈣

這個問題可以講兩點。

(一)牛奶含鈣並不高。100克牛奶之中含鈣110毫克,而100克海帶鈣含高達1177毫克,鈣含量比牛奶高出11倍。許多蔬菜的鈣含量遠遠高於牛奶。例如,芝麻的含鈣量比牛奶高過9倍,蕨菜的鈣含量比牛奶高8倍,豆腐、大頭菜、小白菜、油萊、莧菜的含鈣量比牛奶高1.53倍。在蔬菜中,紅蘿蔔的含鈣量算是比較低的了,但100紅蘿蔔也有33毫克鈣,比牛奶的鈣少不了多少。隨便挑一種綠葉蔬菜,鈣含量都不會低於牛奶。只要吃蔬菜就不會缺鈣。

如果小孩面前有西瓜和芝麻,小孩肯定挑西瓜,因為西瓜比芝麻大。人們選食物補鈣,假如面前有海帶、豆腐、牛奶,人們很可能徑直選牛奶,而不知道選擇價廉物美、含鈣豐富的豆腐海帶。是人們智商不如孩子嗎?不是,是人們誤信一句每天都在重複的謊言“牛奶補鈣”

(二)喝牛奶反而會缺鈣。例如,人均喝牛奶最多的四個國家——美國、芬蘭、丹麥、瑞典,缺鈣最嚴重。在這些國家發生骨折的人比比皆是。喝牛奶最厲害的美國婦女平均三人之中就有一人患骨質疏鬆症。

不喝牛奶的民族反而不缺鈣。西方科學家在非洲調查,發現非洲斑圖婦女從來不喝牛奶,鈣質的獲取完全來自蔬菜。斑圖婦女一生當中平均生育10個子女,每個孩子都哺乳一年以上,母親們以乳汁哺育小孩,每天消耗大量的鈣,但斑圖婦女並沒有缺鈣。

三十年前中國人很少喝牛奶,特別是農村人口從來不喝牛奶,而缺鈣的情況聞所未聞。八十歲的老農民能挑很重的擔子,腰膀硬朗,骨硬牙堅。

從上述事實可知,正常飲食五穀蔬菜的人根本不會缺鈣,但是,一旦喝牛奶或吃肉食,就可能出現缺鈣。因為喝牛奶或吃肉食,人的體液、血液變酸性,呈鹼性的鈣元素便從骨頭中被釋放出來,以中和酸性,鈣完成使命後,變成廢物從尿道排出來,鈣這樣流失了。牛奶喝得越多,酸性體質越嚴重,鈣流失就越厲害。可見,越喝牛奶越缺鈣。

牛奶連牛都不能喝

牛奶連牛都不能喝,這句話似乎說得太過分。但是在中國而言,這句話絕對不會錯。在西方國家的市場上有大量鮮奶,乳汁濃郁,沒有摻水,走近牛奶就能聞到飄逸的天然奶香。如果說這樣鮮奶牛不能喝,肯定是不對的。然而,中國的奶品市場哪里有這樣的鮮奶呢?中國市場的奶全部都是加工奶,而加工奶品確實牛都不能喝,甚至會把牛毒死。愛丁堡的約翰·湯姆森曾用孿生小牛作試驗,一隻喂鮮奶,另一隻喂加過工的奶,吃鮮奶的小牛生長健康,吃加工奶的小牛在60天內死亡。試驗重複了很多次,都是同一樣的結果。

國際知名營養學家雷蒙德·弗郎西斯在《選擇健康》中說:“用生牛奶喂的小牛犢會保持健康,但是,用加熱殺菌過的牛奶餵養的小牛犢通常在八個星期之內就會死掉”

著名醫學家新穀弘實在《不生病的活法》中指出:“如果用市面上銷售的牛奶代替母牛的乳汁來哺育小牛,那麼小牛四五十天就有可能死掉”。科學家研究認為,加工奶經過均質化工藝和高溫滅菌處理,乳脂和生物?被破壞,並變成了有害物質。這樣的奶實際是一種“變質物”牛吃了吸收不到營養,並會慢性中毒,不久就會死亡。科學研究一再證明,任何食品加工越深,危害就越嚴重。

例如大米、小麥、甘蔗原本是很好的營養食品,但經過多道工藝加工成精大米、精麵粉、精白糖之後,就對人體健康非常不利了。

                                        

                   

 

Posted on Mar 13, 2011

 

Okra - Diabetes Killer 糖尿病剋星~秋葵            此篇文章由一位樹人校友提供




請注意:六角豆(Okra/ bhinda)的另一名稱為“秋葵” .

上個月、在一個電視節目中、我獲悉一種糖尿病的治療方法。由於我是個糖尿病患者,我嘗試了而它非常有效,我的血糖現在已得到了控制。


實際上我已經減少了我的藥量。拿兩條六角豆並切除頭尾兩端部分,再沿長身中間界一小刀,然後將這兩條六角豆放入一杯清水(室温)中,蓋好並在室溫下放置過夜。


清晨,在早餐前從水中取出丟掉兩條六角 豆並飲用此水。每日堅持如此。在兩個星期內,你將看到血糖降低的驚人效果。

我的妹妹已擺脫了她的糖尿病。她已注射了多年胰島素,但當每天早上服用六角豆並持續數月後,她已停用了胰島素而每天堅持服用六角豆。

她每晚將六角豆切碎,加入水中並在第二天早晨將它喝光。

嘗試一下,即使並沒有對你起多大作用、也不會帶來任何傷害,但由於多數案例是慢性作用的,在看到效果之前、你需要堅持服用數月。

 

                  

 

Posted on Mar 9, 2011

 

諾貝爾獎得主總結出抗衰老秘訣5把鑰匙打開長壽門

本報記者 20091208 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

 

如果你想活到100歲,也許可以從諾貝爾獎得主身上找答案。英國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諾貝爾獎得主普遍長壽,帄均壽命高達77.2歲,比僅獲得提名的科學家帄均壽命高1.4歲。日前,據美國《讀者文摘》報導,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伊莉莎白·布萊克本、卡蘿爾·格雷德和傑克·紹斯塔克總結出幾把延緩人類衰老的‚鑰匙,幫你開啟長壽大門。

 

長壽金鑰匙——樂觀,生活有目標

 

人要想健康活到100歲,心理帄衡的作用占50%以上,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其中,心理帄衡的作用超過了一切保健措施和保健品的總和,誰能保持心態帄衡,就等於掌握了身體健康的金鑰匙。

 

洪昭光表示,一項在世界三大長壽地區進行的調查,以及上海、北京市長壽老人的調查都得出同樣的啟示:要健身,先健心。有了心理健康,才能生理健康。各國長壽地區的人種、氣候、食物、生活習俗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相反,如有的老人嗜煙酒,有的老人喜吃肥肉,但有一點卻中外都相同,那就是長壽者都心胸寬闊,樂觀開朗,心地善良、隨和。老人如果心胸狹窄,鼠肚雞腸,這樣的人活不到100歲。

幾位諾貝爾獎得主也強調,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一是要樂觀。美國婦女健康研究(WHI)調查了10萬名婦女,樂觀者在該研究的前8年死亡的危險比悲觀者小14% 研究者希拉蕊·廷德爾博士指出:‚樂觀是重要的保護傘,這種人有強大的社會網路並能很好地處理壓力。二是有目標。美國拉什大學醫學中心一項涉及1200多位老人的新研究發現,無論是遠大目標,還是旅遊或讀書等近期目標,只要生活擁有目標,生存優勢就更大。研究中,生活有明確目標及計畫的老人,死亡率比其他老人降低一半。

 

第二把鑰匙——堅持步行‚三五七

 

世界頂尖心臟病專家、紐約哥倫比亞醫學院OZ博士表示,保持年輕的最好方法是散步。如果5分鐘走不了1/4英里(約400米),那麼在3年內死亡的幾率會驟增。可能的話,儘量與配偶一道散步,有助增加說話機會;一起打網球還能建立親密關係。但這並非鍛煉的全部好處。更重要的是:生命在於運動,夫妻多活動,雙方更能延年益壽。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指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不僅可以減少糖尿病的發病率,還能降低高血脂,使動脈硬化變軟,讓人腦子更清楚,防止老年癡呆。

 

那麼,怎麼步行最好呢? 洪昭光表示,掌握好3個字即可:三、五、七。‚三指最好每天步行約3公里,時間在30分鐘以上;‚五指每週運動5次左右,只有有規律的健身運動才能有效;‚七指有氧運動強度以‚運動後心率+年齡=170左右為宜。這相當於一般人中等強度的運動。

 

比如說50歲的人,運動後心率達到120 孆斂薄A50+120=170。如果身體素質好,有運動基礎,則可以多一些,達到190左右;身體差可以少一些,年齡加心率達到150左右即可。總之,步行運動要量力而行,否則會產生無氧代謝,導致不良影響或意外。

 

第三把鑰匙——多補維生素D,少吃豬肉

 

一項為期10年、涉及54.5萬美國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吃4盎司(約113克)左右牛肉或豬肉的人,早亡危險比更少吃肉的人高30%。雖然早期研究表明,大量吃紅肉會導致心臟病和結腸癌,但是這項研究首次以大規模的調查揭示了多肉飲食對壽命的影響。

 

這是因為,紅肉裏含有較多的雌激素,會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而且紅肉消化後產生的食物殘渣較少,使腸蠕動減弱,進而使有害物質在腸道內停留時間更長,增加直腸癌的風險。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表示,目前,在幾大類食物中,紅肉的攝入是最容易過量的,而一旦過量,它對人體的危害又是巨大的。健康的年輕人、活動量比較大的可適當增加紅肉的攝入,但老年

人、消化能力差的人則要相應減少,心臟病、高血壓等高危人群,更要減少紅肉攝入,可用魚肉、雞肉等白肉代替。

 

另有資料顯示,全球約有10億人缺乏維生素D。維生素D水準過低會導致骨質疏鬆症、糖尿病、高血壓和癌症。一項新研究發現,‚陽光維生素攝取不足的成年人早亡危險增加26%。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副教授邁克爾·梅拉米德博士表示,除了喝強化牛奶和適當補充維生素D之外,還應該每週曬曬太陽,每次10—15分鐘,最佳時間為上午11點至下午3點,可以達到補充維生素D的理想效果。

 

第四把鑰匙——夫妻多牽手

 

在街上,經常能見到一個現象,‘海歸’夫婦或是外國夫婦散步時會手牽手,而在國內呢,大多數夫妻散步時都相距半米到一米,男的在前邊走,女的在後邊跟著。洪昭光提倡,夫妻應該多牽手走路。因為人有一種‚皮膚饑渴,皮膚的接觸能產生明顯的心理和生理效應,通過生物電傳導,讓夫妻雙方體內都釋放內啡肽。內啡肽一多,免疫力就提高。

 

美國密歇根州密歇根大學一項超過七年的研究發現,儘管都有壓力,但男人和女人如果能用大部分時間去關愛配偶,他們自身死亡的危險性就能減少36% 科學家推測,關愛可以讓人釋放‚結合催產激素,去對抗能升高血壓和幹擾免疫系統規律的一種壓力激素——皮質醇。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也發現,儘管有壓力,但是在7年時間內,將大部分時間用於照顧配偶的人,死亡風險降低36%

 

第五把鑰匙——人緣好

 

大量調查資料發現,百歲老人都具有好人緣的共同特點。社交生活越少,大腦裏會有越多焦慮引起的化學物質,就越可能生病。一項針對2761855歲的成人研究表明,有6個以上朋友的人比更少朋友的人抗擊感冒的能力強4倍。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應對緊張的緩衝器,有益於心臟健康。幾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均指出,長期精神緊張會削弱免疫系統並加速細胞老化,最終讓人的壽命縮短4—8年。而人緣好的人,心情一般會很好,體內大量分泌有益的激素、酶類和乙醯膽鹼等,這些物質能把身體調節到最佳狀態,有利於健康長壽。

 

                               

 

Posted on Nov 13, 2010                                           此醫學知識由潘碧姬提供

 

: 在人體細胞扮演的角色


    與過去科學家大多把「醣」(碳水化合物)視為能量的主要來源,而今,他們發現,「醣」對人體生理運作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這些有特殊功能的醣多半位在細胞表面的蛋白質上,是細胞與細胞辨識彼此、互相溝通的媒介。少了醣,即使有蛋白質,細胞之間還是無法傳遞訊息。

    負責防禦人體健康的免疫細胞,彼此之間也是靠這些結合在蛋白質表面的醣來傳達免疫訊息,像是該動員哪些免疫軍隊、發射哪些防衛武器、應該準備哪些抗體……等,所以醣質在免疫系統裡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此外,各種引起疾病的病原菌(像是細菌、病毒……),當它們在找到有機可趁的宿主細胞時,也是用醣質來與宿主細胞進行對話,如果病原菌表面的醣質能順利接觸宿主細胞表面的醣質,就能長驅直入,進而感染宿主細胞,或者利用它來複製病毒。

解開醣質的功能,就能對抗各種奇怪疾病,這是科學家的理想,也是醣質愈來愈受到重視的原因。

免疫系統最重要的發現就是醣質營養素

   近百年來免疫系統最重要的發現就是醣質營養素。科學界跟醫學界一直想找出細胞間如何傳遞訊息進而發揮複雜而又完美的功能—譬如消化系統如何會選擇那些食物要被吸收進入血液中,那些就不要它。或是那些細胞要被攻擊、破壞,那些細胞要被保護、滋養。這些密碼已被解開,主要靠醣質營養素這種角色。研究者宣稱這是醫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它是人類健康、長壽的鑰匙。
醣質營養素是一群植物碳水化合物(單醣類)。宇宙約有200種以上的糖類(碳水化合物),但只有8種是人體所必需的。

Xylose 木膠糖
Fucose 岩藻糖
Galactose 半乳糖
Glucose 葡萄糖
Mannose 甘露糖
N—acetylglucosamine 乙醯葡萄糖胺
N—acetyl galaetosamine 乙醯半乳糖胺
N—acetylneuraminic acid 乙醯神經胺酸

    8種糖類和其他分子像是蛋白質和脂質,形成醣化合物或醣結合體而覆蓋在細胞表面。而醣質營養素是細胞間有效的訊息傳遞及完美功能的發揮所依賴的。
    醣質營養素非維他命、礦物質、氨基酸或酵素而是獨立的一種從植物來的營養補充品。它的配方來自最新生化學的發現人類的健康維護在於細胞層次,有健康的細胞才有健康的組織,進而才有健康的器官及健康的全身。全身60兆的細胞,個個都需要醣質營養素。不管學者專家或是一般大眾逐漸意識到它們在治療病因及維持健康的重要性。相反地傳統醫學至今無法解釋為何自體免疫疾病、癌症、退化性疾病日益增加?

醣質營養素將會是上述疾病治療準則的一部份,因為它們是在從根本切人而非只針對病徴。但不要忽略了,近百年的科技發展也述說另外也需要其他飲食及生活方式來配合才能達到身體整個的健康,這些包括:維他命、礦物質、纖維、純淨及足夠的水、必需脂肪酸、植物醇、必需氨基酸、抗氧化劑及運動,同時要減少壓力及充足的睡眠。

為何我們需要醣質營養素?

  1. 現在的飲食,這八種必需醣質營養素常常被遺失掉,大多只含2種就是葡萄糖及半乳糖,兩者是由食物裡面的乳糖分解而來。為何食物會缺乏醣質營養素?今日所謂新鮮的蔬果常被種植在營養缺乏的土壤中,未熟之前就被採取,毒物污染、照輻射過、人工催化早熟,被庫存多日、多星期或數月之久,煮過、冷凍過、加工精製過、消毒過、基因改造,做成罐頭等等特別是烹煮、精製遺失更多。
  2. 腸中有益菌也會把多醣類分解成單醣類,但現代人腸內菌叢和先人已大不相同,也沒那麼有效率。
  3. 綠綠時採收可以被運送到遠地,蔬果也才可被貯存久些,但大部份必需醣質營養素只存在於熟了的樹/籐上,採收後也只能存在蔬果內48小時
  4. 大量證據顯示日益增加的現代疾病都是因為醣質營養素在食物中被流失所導致的。

誰需要醣質營養素?

   不管您身體是否有病,都需要它:研究顯示如果身患有自體免疫疾病或退化性疾病,醣質營養素特別是這8種必需營養素會幫助我們身體呈現無比的能力去修復、痊癒、再生、調節及保護自已。同樣證據顯示如果我們常都攝取足夠的這8種醣類就可維持健康而不需要去額外補充,不幸的是現代農作方法只留下微量而已。

醣質營養素如何發揮功能?
  
醣質營養素是糖分子,因此又可被稱為甜的營養素,這些分子形成醣鍵名叫葡聚糖,然後和蛋白質分子結合成醣蛋白,這個步驟被稱為醣化現象,醣蛋白在人類細胞上擁有許多的功能,由於8種必需醣質營養素和各種蛋白質分子各自有不同的排列,因此配成不同的醣蛋白,產生多方的功能。

  1. 強力的免疫系統建造者
  2. 自主的免疫調節者—不管是免疫力過強或過低
  3. 減低發炎現象—譬如類風濕性關節炎。
  4. 提高體弱者的疾病抵抗力
  5. 增強腦部工作,促進神經系統再生神經細胞
  6. 增強抗氧化劑消除自由基的能力
  7. 減弱化療副作用及放射療法毒性
  8. 只有外來物或抗原入侵時,才會活化免疫T-細胞活性(平常不可活化以免免疫功能錯亂)
  9. 絕佳地能直接供應營養到細胞內
  10. 日常規律地修復組織—增加自體幹細胞的數目
  11. 協助維護骨質密度及肌肉質量
  12. 增加好的膽固醇,下降三酸甘油脂

以下是一些參考雜誌:

《科學雜誌》Scieance Magazine 是一本首屈一指的科學研究者的專業雜誌,於2001/3月特別刊出一整篇專欄叫碳水化合物及醣質生物學。論述醣質營養素,醣質生物學及醣質科學來教導科學界及醫學界。
2002/1月號:要使癌細胞停止前進,主要關鍵在癌細胞表面的含醣外殼,醣類分子圍繞所有細胞幫忙彼此確認並互相溝通。新的研究被登錄在這年的國家科學院年報說:改變部份癌細胞表面的醣質可以控制癌的成長,這個新發現預言醣類將會是未來抗癌治療的標靶。
2003/3月號特刊:倡導科學界及醫學界要重視醣質營養素,醣質生物學及醣質科學的研究。
2003/10月號:醣質生物學—複雜的碳水化合物,其分子指引細胞間的溝通,也就是細胞及組織正常發展及生理功能發揮的必要物質。
 

《科學家》The Scientist這本雜誌2004/8月宣稱由於合成及偵測技術的進步,醣質科學的研究道路加速前進。

《奇蹟的醣類》Miracle Sugars這本書提供醣質營養素研究最新突破的訊息。

《美國醫師桌上參考書》Physician Desk Reference(PDR)99%的醫師及健康照護專家為要建議病人使用非處方的藥物及食物補充品時都會參考這本書,醣質營養素被歸類在調節免疫系統用品項內。

《醫師經營技巧雜誌》Physicians Management 1995/9月特刊,報導一家世界醣質營養品領導品牌並鼓勵醫師積極參與這家公司。

《國際解剖、胚胎學、細胞生物學雜誌》Acta Anatomica 1998/4月號的專文報導醣質科學說:複方單醣類和氨基酸、核酸一樣代表生物訊息字母且有無與倫比的密碼功能

《美國科學人雜誌》Scientic American 2002/7月號—稱醣質醫學是從糖類建造更好藥物的一門學問;醣類雖然落後基因及蛋白質的研究但現正熱烈追上,形成醫學的新方向並且改變一個人的幸福。

《最新呼吸照護》Advance for managers of Respiratory Care 2001/8月號報導說醣質營養素能夠提供氣喘病奇異的研究途徑。

《哈伯氏生化學》Harpers Biochemistry,從1996起這本教科書開始教導健康照護者有關醣質營養素在維持健康及修復細胞功能的角色:為何單醣類是如此的重要而我們日常飲食又如何缺少它們。

《藥物講壇》Drug Tropics 1999/3月號封面:不要錯失這條船,營養學代表一個強有力新的專業及市場機會,您準備好了沒有?

《新科學人網站》NewScientist.com 2002/10直到人們接觸醣質生物學後,免疫學、神經學、生物發育學及疾病的面紗才會逐漸的被掀開。

 

 

 

 

   
 

 

 

 

 

You are visitor #:

 music mastering online
music mastering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