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網頁設立於2013年1月28日 網頁設立者:王永健
Contributor's
Corner |
|||
萌社班的李威先生,有一天來信說,我們從越南走出來,每個人都有一段很不尋常的經歷,為什麼不呼籲大家把自己的經歷寫出來與校友們分享呢?編者也有同感,遠渡重洋、背井離鄉的經歷與感受、就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況且,僑居地與老家的生活環境有天壤之別,在不同的條件下,我們會有不同的遭遇,這都是我們在新環境裡最值得回憶的經歷與經驗,我們把我們的故事說出來,與校友們分享,一定是一個很興奮的體驗。在此編者呼籲各位把自己在離開越南以後的經歷說出來、這些改變自己命運的感人故事,會得到很大的反響與共鳴。編者也呼籲還滯留於越南的校友們,也說出在親友們離開越南後,你們的感受與經歷,與大家分享。隨後,編者也會把自己的經歷,陸陸續續的說出來,希望這些故事,是我們人生旅途中最刻骨銘心的回憶,謝謝。 編者:王永健
投稿電郵:王永健,tv0808@yahoo.com 或 tv0808@hotmail.com 或把投稿貼上留言板
Posted on Feb 25, 2013
部落格友糖衣,為「投奔怒海」一文編成詩句,願与校友們分享
Posted on Feb 22, 2013
〈雲煙往事〉 投奔怒海
投奔怒海 建新創作油畫
新年前收到居港在報社任職的七叔寄來一份郵件,打開是幾頁報紙複印本,映入眼簾是一九七八年六月八日的香港報紙剪報,一則大新聞標題〈越籍華僑一七五人乘船逃亡 獲救全部抵港〉這份意外令人驚喜的禮物,對作為那次投奔怒海大逃亡中的一分子,予我是何等珍貴,禁不住心潮起伏,感慨萬千。沿着時光隧道,我的思緒回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腦海出現了一幅幅讓人心靈震憾,刻骨銘心的圖景--------
自美軍撒出南越後,北越共軍大舉入侵南方,處處點燃戰火,佔據鄉村包圍城市。美國最後背信棄義斷絕經濟援助,更使南越政府陷入險境,軍心潰漫民心厭戰,至令共軍勢如破竹逐縣市佔據,古都順化失守,兵臨第二大城市——峴港,我一家老少尋海路逃難至南方,投靠華人聚居的堤岸市二姑處,不料未到一個月首都西貢也淪陷,我家被迫返回中部舊居地,開始過着共黨統治下的日子。
七五年山河變色,我工作的幾間戲院由政府接管,放映的儘是政冶宣傳電影,少有人欣賞。我曾在前朝軍中服役過,唯恐舊軍人要去勞改,迫得投身文化部繼續繪宣傳看板,畫前要思想學習,畫後要自我檢討,外行指導專業,可氣又可笑,忍住滿腔悲憤逆來順受挨過了三年,終於有了「逃亡」的念頭。
一九七八年得人指引有了門路,我决意用盡積蓄,冒着生命危險偷渡出海。峴港市靠海,海岸線長容易外逃,組織人幾經籌劃,買了木船有了舵手機工,就等機會起航。日子在焦慮中難過,但當决定起程的時候,心中頓然產生無比驚慌和離愁。
五月十日晚上,我携同妻子二妹六弟和四歲的女兒,在父親沉痛的叮嚀下,在母親的眼淚中告別了,臨行前是生離死別的時刻,親人們作依依的擁抱,我踏出家門,不忍再回頭看一眼養育自己的双親,還有留下來的三妹四弟,和住了廿多年的家。
月黑風高,烏雲蔽月。我們分批到了指定的地點,那是海灘一處偏僻漁家,等到半夜陸續上船,只見船上滿是人,大家心驚胆顫。靜默中我攬着妻女,心裡只有一片茫然 .......「噗!噗!」聲响後,船在開行,當天幕展露晨曦時,看到船已遠離海岸,駛向茫茫大海 。 天光白日,才看清楚同船的人多是相識的,全船174人蹲坐在只有二十餘呎的木船裡,幾個老人家則輪流躺睡。大家都慶幸離開惡境,却又開始担心漫漫前路,同坐一條船,共同的命運把我們緊緊地栓在一起。
起初,預算忍受五至六天船就可以到香港,不想到........ 船航行一天後,船機突然熄火停住,自薦機工的找不出故障原因,怪船機太舊,再追究原是海軍的他實只懂機器的一點皮毛智識,而為求免費搭乘竟欺騙組織頭人,漠視大海的險惡,漠視人的生命,在一片「害死人」罵聲中,船隻晃晃蕩蕩地飄浮在大海上。
…...我們的命運之船在公海上流浪两天後,從望遠鏡看發現有模糊黑點,疑是船隻,這時全船的人以為有救了,大家鼓動歡呼,揚起寫有SOS 求救布條,更用衣物在船頭鉄桶點火起煙,但當看到是艘大貨輪只是從遠而近,並從側面慢慢駛過,漸漸在視線中消失,失望之情難以形容,許多人還哭了起來。爾後的幾天,我們再也遇到兩貨輪,都遭遇同樣的結果,可以燒起火的衣物差不多用完,眼淚也流乾了,求救無望,任憑日升日落,是生是死唯聽天由命!
出發時帶來的乾糧可以節食,但飲的水已存無多,我家五人每天分配到小半杯,都儘量留給我幼女,年紀小小的她卻十分乖巧,從不要求喝水,而別的小孩們一直哭喊着,聲聲:「我要水!水!」惨不忍聽。患難与共,眼前所見都是不堪悲苦無助的臉,相對無言;可幸的是在幾乎絕望的氣氛中,大家守望相助,患難与共。
漫漫苦海中,船上一名懷孕的陳姓女子,腹中胎兒告急不及待出生,船上並無任何醫寮設備,幾個有經驗的婦女都不敢操刀,情急之下由一名小伙子自告奮勇靠着旁人指導權充接生,剪下臍帶,孕婦順利產下男嬰。當嬰兒呱呱墜地,伴隨「哇哇」的哭聲,人們鼓掌歡呼,暫時放下愁苦的心情,船上平添喜氣,「報喜擋災」大家皆認為此乃吉祥的徵兆,帶來希望,振奮人心。為紀念這次難忘的旅程,父母為孩子取名「偉程」。
船繼瀆飄蕩了幾天,人人被折磨得無神無力,在糢糊中突然面前顯露曙光,原來大家驚覺前面是一片陸地,再看到幾艘漁船迎面而來,接觸後才知道自己已到了海南島,跟着出現邊防軍艇,查詢後把我們的船拖往岸邊,一行人安全地踏足中國國土。
我們來到從事捕魚為生的村落,那裡都是窮苦人家,在村民幫助下我們搭起簡陋的茅寮遮頭,日間男的伐木起火打水,女的洗衣煮食,粗飯淡茶總算得一飽。當地地方政府派來技工幫助我們修理船機,並供應餅乾淡水,本應只準逗留三天,因天氣不佳擱多幾天,為了報答當地群眾,我們離開時留下些衣物,首飾作人情。五月廿八日,我們的船繼續行程,村民不捨地送行,我們在船上揮手告別了。
真是命途多舛,我船駛離海南島約半天時間,船機又慢慢熄火停了,可能機器太殘舊或因負荷過重,在島上換過水泵不合用所致。有道是「禍不單行」,船身己入水,又接連幾天不時下雨,我們用幾幅大膠布替老弱者擋雨遮風,而年青人的衣服濕了又乾,乾了再濕,苦不堪言,大家日夜輪流到艙內舀水,最初用水桶,水桶被大風吹飛了改用膠袋,一袋一袋水向船外倒。每每在這時候,我禁不住多次暗裡流淚,我不是怕死,只是悲妻女弟妹因我的選擇而身陷險途!我哭,是對不起他們,對不起年老的双親!
船似無主孤魂的飄浮在海上,難耐日間的熱,夜裡的冷,很多人在生病,蜷伏一起,心中唯一的意念,不是眷戀或追求錢財,而是祈求返回陸地,然而這時候,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聞! …………..無法去計算己經過了多少日子,只感到天是無盡的黑暗,日夜難分。
難忘那一天,突然頭上烏雲驟起,遠方天際更現紅色帶着閃電雷鳴,這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奏,死亡恐懼撕裂每個人的心,互相攬住連扣一起,驚天風雨帶來雷聲,夾雜人的唸經聲,祈禱聲,孩子們的哭喊聲.............
狂風在咆哮 !駭浪在洶湧 !天地在嚎哭 !
…………莫非是神明顯靈?眼前突然出現一艘大漁船,駛近高喊「快過嚟!快!」除即拋下繩索讓我們拉緊,大小两船撞擊得「 砰!砰!」聲响,趁着波濤我起他伏平行時,年青的人都先跳過去,大船滿了人,船家告之已呼喚另一艘船駛來,在風雨交加中等了些時候,第二艘船來到救助餘下老少的,我弟妹跳了過去,我把女兒拋給他接住,再連同妻子跳上大船。這時風雨大作,波濤洶湧,眼看我們原來乘坐的木船,被風浪打翻了,隨浪而去.......
漁船在風雨中前進,我們一群人擠在艙內外,每個人獲派一碗海鮮粥,因為整個月都沒有吃到像樣的食物,此時此刻,這碗粥真是絕世好味和珍貴。聽船員說:他們正在海上捕魚,突接到公司來訊警告所在地有暴風雨來臨,囑船即返港避風,返航途中見到我們一船難民,若不救援必死無疑,為慈悲而不計後果,决意救起我們 175人。救起我們的雄威號两艘漁船的漁民兄弟對我們有救命之恩,此大恩大德,我們沒齒不忘。
船在風雨中航行了一晝夜,晚上祗達香港海域,水警截停到近海,讓婦女小孩乘渡輪登岸,男性留在船上等候調查。此際我佇立在甲板上,微風細雨中看著港島的萬家燈火,在煙雨濛濛中有如仙境,感覺自已是從地獄裡到了天堂,頓時眼淚盈眶,分不出是雨是淚,我真的到了目的地——香港,175人從此獲得新生。那天是一九七八年六月六日——我們將鉻記這一天。
次日獲淮登岸檢疫站,有関部門經過調查後,因在船上產嬰母子都發高燒,和多人不適需急送醫院救治,其餘由幾架巴士載送到尖沙咀美華酒店安置,下車時我等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狼狽不堪,引來途人圍觀,記者採訪。酒店內我借用電話联絡到居港的大妹,兄妹見面仿如隔世相擁而泣,話後她買來我生平第一次吃到的「漢堡包」和久違了的「可樂」。
在聯合國与港府安排下,我們一批難民得到很妥善的照顧。這是我衷心感激的!我是舊軍人優先獲得美國接受以難民身份入境,同年十月我家五人登機飛往俄勒岡州,由担保我家的教會接待,安排住所食物用品樣樣齊全,我們這些在經歴無數劫苦的人,真的特別感受到真是「天地無情,人間有愛」。
一九七九年初,我得友人協助遷居加州洛杉磯,從事自已喜愛的行業,畫廣告為生,經多年克難終有自已的家,更幸上天多賜我一個小女兒。現時我過着退休的日子,繪畫看電影是我的最愛,最感幸福的時刻是两個孫女嗲在身邊。
挨過千辛萬苦安抵彼岸,來美卅餘年,從來不敢回想偷渡時那場夢魘,為求有生之年對那不平凡際遇留下紀念。今天我懷着沉重的心情忍淚執筆撰寫此文,期望大家不要忘記那苦難的年代,那場戰後的浩劫。也謹此悼念上船出海後音訊全無的羅峯挍長一家大小,杜光松挍友一家,同是繪電影看板的好友 何六郎兄弟幾家,和無法計算葬身大海的罹難者,並向他們致哀。
在等待聯合國難民署審查期間,一部份家庭需移到澳門暫居,在照片中你認出是誰?
香港華僑日報
香港成報
香港明報
一九七八年十月十三日,我家人飛祗美國俄勒罔州 CORVALLIS市,教會人仕和早在七五年到達的越裔家庭在機場合照。
當年四歲的女兒念儀,在入住新居客廳裡,手抱鄰家送的玩具笑開懷, 長大後 UCLA大學畢業,現時她已是两個孩子的媽。
一九八四年出生的細女念馨,在美東北卡州 DUKE 大學碩士畢業,我夫妻觀禮後留影。越南華人子女在制度下難得有好教肓,為了自由,為了下一代前途,若歴史重演,我還是選擇「投奔怒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後記 》
我两年前寫過「我的西遊記」文內曾簡述七八年偷渡經過。現在當手持到三十五年前的舊報紙有関報導,讀後難免激動,深藏已久的情懷再再湧現思潮。難忘那扭轉我們一七五人的命運,那驚心動魄的往事。予今我再詳盡改寫,並附珍貴的剪報,献給 DN-0516 同船的朋友,紀念我們一起同哭同笑的日子。 此篇文同時刊登網路城邦,建新的部落格 http://blog.udn.com/KTan123 歡迎觀看。
Posted on Jan 28, 2013
改變一生的旅程 作者:王永健
從小在貧苦中長大,我從來沒有夢想過有朝一日能夠生活在一個富裕的社會裡。在記憶中,溫飽是父母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在越戰期間,時局動盪,物價攀升,通貨膨脹,司空見慣,今天一百塊買到的東西,幾個月後價錢飆升到一百一、一百二,已是一種規律,若不漲價才令人驚奇呢。政府不大在乎,商人大發利是,大小官員大事搜掠,大官大貪,小官小貪,整個社會正在沉淪,南越政權的壽終正寢時刻,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1975年4月30日,國土變色,南越被赤化了,北越政權稱此事件為『統一國土』,稱此日為『解放日』。南越政要們則四處竄逃,他們把此日稱之為『亡國日』、『國恥日』。 怎麼稱呼都離不開一個事實,從此日開始,人民的生活開始徹底的改變了。逃離國土的難民,開始他們生活的新一頁,暫時沒有溫飽問題的困擾,這要拜賜於國外的援助。而滯留於本土的『臣民』們,溫飽是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當然家藏『萬金』的鄉親們,比較少擔憂吃穿方面的。
在不能保障溫飽的社會裡,人心思動。適逢1978年,中國大陸在鄧小平這位偉人的領導下,實施開放政策。滯留於越南的華人,開始填表申請『回國』,這就引起兩國之間的矛盾,導致1979年的邊界衝突。政府暗許華人以任何方式離境,許多親友都趁此機會離開越南到國外定居。1979年的難民潮曾一度引起國際的關注,並施加壓力,越南政府終於同意難民『有秩序離境計劃』,難民潮才告一段落。
由於姐姐與姐夫早在1973年移民美國,我們全家以團聚理由,於1980年,通過『有秩序離境計劃』向政府申請離境,1983年的某一天,在外頭回家時,二妹很高興的告知,全家已接到通知批准離境了。這是我一生中最喜悅的時刻,當夢寐以求的期待得償,那種輕飄飄的感覺使我終生難忘。
1984年我們全家分批離開出生地——峴港,留在身後的是我們一生中最溫馨的回憶,往日的酸甜苦辣將永遠的遺留在腦海的最深處。通過在西貢美國代表團的面試,以及隨後的機期安排,我們終於在1984年的11月8日離開越南,揭開我們生命中全新的一頁。當空姐宣佈飛機已進入泰國國境,我知道我們不會再走回頭路了。
我們在泰國停留一個禮拜,辦理手續,然後到菲律賓的難民營接受四個月半的英語和美國文化輔導,在這裡,我第一次以英語與人交談,這是多麼興奮的事。在這裡,我又與我太太再次相遇,她比我遲來三個月,幾年後,我們生活穩定下來才結上百年緣。
當飛機抵達洛杉磯國際機場時,一個小插曲為我們接風。當年的四月底,正值越戰結束十週年,洛杉磯時報記者在接機室等着採訪我們這批難民。一位記者問我以後有何打算,我的回答也許讓許多美國人覺得欣慰,至少我們難民不是來美國享受優惠的,我們來美國定居,自食其力。我說:『我們知道,我們的學歷有限,很難找到一份稱職的工作,糊口是當務之急。。。。。』。這句話在幾天後登上洛杉磯時報,記者還加上評語說,『。。。很重要的一點,難民們已意識到,展現在他們面前的不一定是一條康莊大道。。。。』
|
|
||
You are visito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