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網頁設立於2011年2月1日 網頁設立者:王永健
|
||||
梁建新學長的生涯、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梁學長的文章裡已經提及,此網頁將貼上梁學長的看電影心得,從他的角度“談影說戲”,把我們帶回到溫馨的往事,在我們的童年時代,也許電影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娛樂,從以下的字裡行間,梁學長又把我們拉回到被遺失的溫馨日子。。。
編者:王永健
Posted on May 1, 2011
談影說戲完結篇
( 六 )電影資料与我的收藏品
世界電影誕生於一八九五年。 美国電影學會於一九九八年,選出一百部百年經典名片﹕
( 1 ) CITIZEN KANE 大國民 ( 2 ) CASABLANCA 北非 諜影 ( 3 ) THE GODFATHER 教父第一集 ( 4 )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 5 ) LAWRENCE OF ARABIA 阿拉伯的勞倫斯 (沙漠梟雄 ) ( 6 ) THE WIZARD OF OZ 綠野仙踪 ( 7 ) THE GRADUATE 畢業生 ( 8 ) ON THE WATERFRONT 碼頭風雲 ( 9 ) SCHINDLER’ S LIST 辛德勒的名單 ( 10 ) SINGING IN THE RAIN 萬花嬉春 ( 13 )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桂河橋 ( 15 ) STAR WARS 星際大戰 ( 27 ) BONNIE AND CLYDE 雌雄大盜 ( 28 ) APOCALYPSE NOW 現代啟示錄 ( 32 ) THE GODFATHER PART 2 教父第二集 ( 39 ) DOCTOR ZHIVAGO 齊瓦哥醫生 ( 41 ) WEST SIDE STORY 西城故事 ( 48 ) JAWS 大白鯊 ( 52 ) FROM HERE TO ETERNITY 魂斷藍橋 ( 54 )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西線無戰事 ( 55 ) THE SOUND OF MUSIC 仙樂飄飄處處聞 ( 59 ) REBEL WITHOUT A CAUSE 阿飛正傳 ( 65 )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沈默的羔羊 ( 71 ) FORREST GUMP 阿甘正傳 ( 72 ) BEN - HUR 賓虛 ( 75 ) DANCES WITH WOLVES 与狼共舞 ( 79 ) THE DEER HUNTER 越戰獵鹿人 ( 82 ) GIANT 巨人 ( 84 ) FARGO 冰血暴 ( 89 ) PATTON 巴頓將軍 ( 91 ) MY FAIR LADY 窈窕淑女 ( 94 ) GOODFELLAS 四海好傢伙 ( 98 ) UNFORGIVEN 殺無赦
Doctor Zhivago 齊瓦哥醫生
The Godfather 教父
The Love Story 愛情故事
以上是前十名与我喜愛的影片排名.
國際網站影評人網上投票‧ 選出百大最佳外語片﹕
( 1 ) THE RULES OF THE GAME 遊戲規則 ( 法國 ) ( 2 ) SEVEN SAMURAI 七武士 ( 日本 ) ( 3 ) 「 M 」 ( M ) (德國) ( 4 ) EIGHT AND A HALF 八部半 ( 義大利 ) ( 5 ) THE BICYCLE THIEF 單車失竊記 ( 法國 ) ( 6 ) PER - SONA 假面 ( 瑞典 ) ( 7 ) LA GRAND ILLUSION 大幻影 (法國) ( 8 ) AGUIRRE THE WRATH OF GOD 天譴 ( 德国 ) ( 9 ) LA BATTAGLIA DI ALGERI 阿爾及爾戰役 ( 義大利 ) ( 10 ) THE 400 BLOWS 四百擊 ( 法國 ) 華語片入選排名﹕ ( 27 ) 花樣年華 ( 50 ) 大紅燈籠高高掛 ( 56 ) 一一 ( 61 )臥虎藏龍 ( 63 ) 重慶森林
紀念國片一百年,香港電影評論學會花了两年時間籌傋〈經典200---最佳華語電影二百部〉 評選出十大華語片﹕
( 1 ) 小城之春 ( 費穆 1948 ) ( 2 ) 阿飛正傳 ( 王家衛 1990 ) ( 3 ) 悲情城市 ( 侯孝賢 1989 ) ( 4 ) 大路 ( 孫瑜 1934 ) ( 5 ) 俠女 ( 胡金銓 1971 ) ( 6 ) 黃土地 ( 陳凱歌 1984 ) ( 7 ) 神女 ( 吳永剛 1934 ) ( 8 ) 童年往事 (侯孝賢 1985 ) ( 9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楊德昌 1991 ) ( 10 ) 一一 (楊德昌 2000 )
經典電影二百部,佳作太多難以盡錄。 * * * 海報是整部電影突出的主題,是影片製作完成後,公開放映前最重要的一環,宣傳給觀眾,對票房賣座有一定的影响。 電影海報是一種獨門藝術,有映像的,有繪畫的,各款各色不同風格表現,一張張令人眼花瞭亂。我從事繪電影看板後,心頭和手就不離海報,多年來除買到影片外,也情商店家為我訂購海報,收藏了不少心愛的,時常拿來欣賞,醉在五顏六色裡。 一部好電影看完後,心裡感覺不捨,收藏海報和模型玩具,可以閑時翻弄記憶。 我收集了許多玩偶,多是專門店買來的,也有時到露天地攤尋覓,找到自己想要的,心裡是說不出的喜悅,朋友笑我老頑童,我心想﹕活在這煩擾的人世間、沉浸在名利是非裡,就難得保留一点点童真。收藏海報玩具,別人覺得是無聊的事,却給我帶來了許多樂趣,是我精神上的財富。
Posted on April 17, 2011
談影說戲 5
(五) 各類形色的電影
Posted on Mar 30, 2011 談影說戲 4 作者﹕梁建新 (四) 值得推介的各國電影
Posted on Mar 2, 2011 談影說戲 3 作者﹕梁建新 (三 )我喜愛的影片‧ 導演和演員 除了前文所寫的几部影片對我有特殊感受外,我喜愛的实在太多了,每每在「享受」一部電影後總会思考,感受它的好与不好﹔因為其中一個情節,一個場景,一句對白受到感动,甚至終生難忘的,就成為我喜愛的影片。翻看收藏真不知如何選擇,就憑記憶稍作整理,用我有限的文思,筆記下我心目中所愛﹕(為寫此文,許多片子要重新再看,也参考部份資料而成。) AUDREY HEPBURN 柯德莉夏萍 昨夜星辰(按此看柯德莉夏萍的幻燈短片,按Open,等一分鐘) 她那双精靈的眼睛,第一次觸目就攝住了我的心魂,令我斷然投身畫看板的行業,(見文〝我的西遊記〞)她無与倫比的氣質在成名作〈羅馬假期〉盡顯無遣,更憑出色的演技奪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獎,之後一系列文藝喜劇片,讓當道的性感香艷片退讓流行。她在每套片穿著,帶动時装界的風潮,剪得短短流苏的髮型,成了少女們爭相模仿的「夏萍裝」。新聞界譽她是「落入人間的天使」。當時我也近乎崇拜,迄今我一大把年紀,還是不忘情的時常繪我的偶像。 她除了外表的美貌,還有一顆善良的心,退影後積極参与联合國救济組織,為非洲飢餓兒童籌款工作,身患重病還親赴索馬里探望兒童,一九九三辭世。 「天使返回了天上!」 VIVIEN LEIGH 費雯麗 是五六十年代最光芒奪目的演員,她從舞台劇起步,以演〈亂世佳人〉郝思嘉一角,征服影迷的心,再演〈魂斷藍橋〉凄艷动人得讓觀众感动落淚。〈欲望號街車〉扮演年華逝去的滄桑女人,塑造影史難忘的角色。〈亂〉〈欲〉两片贏得两座最佳女主角金像獎。 真實的她美艷得驚人,更有超凡的才華,會講英,法,德,意,四國語言。不倔服的性格對演戲的嚴謹,成功地演出許多舞台劇和電影,被譽演藝界女王。可惜她為了愛,離開丈夫女兒,跟随她崇拜的舞台拍擋奧立佛,最終被他拋棄,愛的破碎,傷了的心沉迷煙海,得了肺結核,年僅五十四歲因心理和健康問題,在英國身亡,如風〈飄〉逝了! 她死後第二天,全倫敦的戲院熄燈一分鐘,追悼這位戲劇界女王。 JAMES DEAN 占姆士、狄恩 在那年代,我不例外的喜歡當時的占,他另類的演技,神情舉止是絕世僅有的。占從小得不到家庭温暖,寄養在姑姑家,自覺是被遺棄的孤兒,形成了孤癖逆叛的性格,他演過一些舞台劇後,真正踏入電影界只有十六個月,就完成〈天倫夢覺〉〈阿飛正傳〉〈巨人〉三部影片。 他以冰冷漠然的目光,不覊行為,不妥協的挑叛世俗,三片差不多的形像。我最鐘愛是〈巨人〉,他的角色從壓抑,孤傲的寄居牧人,到後來因石油暴發那狂妄態度,出色的演技淹蓋同片的两大明星——伊莉莎白泰萊與洛克遜。一九五五年〈巨人〉殺青前几天,他駕馳一輛保時捷衝向死亡。几十年後的今天,他仍是舊日影迷屹立的偶像,身穿紅襯衫牛仔褲成了一代青年標誌。 他是一顆流星,剎那間消失了! MARLON BRANDO 馬龍白蘭度 “好萊塢浪子”著稱的他,一直是受人愛載的巨星,獨特風格成了美國最捧的演員,主演〈碼頭風雲〉首獲金像獎,演〈教父〉一角已到爐火純青境界,被選為影史上最難忘的一百個角色名列第一。 馬龍行為怪異不近人情,拍片不肯背台詞,拒絕金球獎,奧斯卡頒獎礼由一位印第安小女孩代領〈教父〉最佳男主角金像。生活更遠離群眾,做自已喜歡的事。 他拍了許多為人推崇的電影,也有失敗的片子,如自導自演〈叛艦喋血記〉嚴重超支換來票房惨淡,〈獨眼龍〉被批評奇差西部牛仔片,但我非常喜歡〈獨〉片的强烈鮮明的色彩,(對我繪看板用色有一定的影响)。還記得繪此片時,是用紙皮板畫的立体人像﹔馬龍一頭亂髮,襯着迎風吹起的墨西哥被肩,側着臉皺眉頭斜望,双手入彈。我特別滿意這幅畫,下片後捨不得棄掉,一直掛在畫室牆上,看了又看。 馬龍老年小有露面,一生不喜歡張揚的他,死後骨灰撒在大溪地小島上,不願像其他明星一樣,把墓園變成觀光景点。他的好友也是頂尖演員的積尼高遜說﹕「馬龍是一個真正的天才,代表一個時代的開始和終結。 〈教父〉大導演 FRANCIS COPPOLA 法蘭西斯科波拉、七二年驚世之作,精湛的描述黑手党全盛時期的家族恩怨,得到巨大成功後,七四年再拍〈教父續集〉AL PACINO 艾尔帕西諾擔正演出,他也是我喜愛的演員之一,〈疤面煞星〉〈女人香〉都是靚片。 〈教父續集〉以現實与回憶交替劇情獲好評,被選為最出色的續集電影,也是唯一的一部續集得最佳影片金像獎。 科波拉導演另一部偉大的影片,是荣獲八項金像獎〈現代啟示錄〉越戰名作,片中製造驚人血腥如人間地獄,瘋狂的人性失控,看得人透不過氣來! ROBERT DE NIRO 羅拔迪尼路 他以〈蠻牛〉得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美國往事〉〈導火線〉演得出色。我更欣賞〈獵鹿者〉,片中最難忘的橋段是賭命的〝俄羅斯輪盤〞,己成經典。此片描繪朋友的情義,男女的愛戀,命運的無奈,生死的掙扎,感人的是結尾﹔一班朋友再聚首時,有人傷殘,有人家庭破碎,同紀念己為國捐軀的,悲痛之餘,齐唱﹕(天佑美國),看罷使人神傷! 從這套片認識了 MERYL STREEP 梅莉史翠普,她温婉淑嫻形像清新,演技出色,蹄造了金獎最佳女角入圍最多的十六次,也两度獲獎,我愛她的影片有〈遠離非洲〉〈麥迪遜橋〉。 STEVEN SPIELDERG 史提芬、史匹柏 是當代最有影响 力的製片/導演。他的作品實在多不勝數,有風格又賣座,如〈大白鯊〉〈ET 外星人〉〈紫色姊妹花〉〈太陽帝國〉〈奪宝奇兵〉〈侏羅紀公園〉〈舒特拉名單〉〈雷霆救兵〉都是口碑的大電影。我特愛ET充滿童趣温情,片段中几個小朋友踏着單車,凌空飛起在圓圓的月亮前,這鏡頭己成经典。 〈辛〉片令人感动,畫面(彩色)開始是一双顫抖的手,起火点燃蠟燭燃燒‧慢慢熄滅,化作一縷輕煙,黑暗全面,再現時變成黑白片、真有意境。但中段猶太人被趕進集中營,人群中有一小女孩,再過後段從營中運出來的屍体,亦有這小女孩,两次出現都顯現暗紅色衣(全片黑白,為何單她衣服有色)久经思索,也想不出導演有何意思? 我喜愛的外國演員和影片﹕ · 達斯汀、霍夫曼〈畢業生〉〈英雄〉〈雨人〉 · 積尼路遜〈飛越瘋人院〉〈閃靈〉 · 伊莉莎白泰萊〈靈慾春宵〉〈埃及妖后〉 · 格力哥利柏〈無比敵〉〈梅崗城的故事〉 · 湯姆漢斯〈阿甘正傳〉〈西雅圖不眠夜〉 · 羅素克洛〈帝國驕雄〉〈戰海豪情〉 · 查爾登希斯頓〈聖劍千秋〉〈賓虛〉 要寫上的實在太多了,唯有割愛。 * * * * * 以上所寫的都是好萊嗚影片,不竟是“電影王國”好片之多寫不完。我還是轉談國片。 當年在越南峴港,只有(麗都戲院)上映甚小的華語片,記憶中畫過的,有中影的〈養鴨人家〉〈花落時節〉〈啞妻〉等。台片式微後,港片(邵氏出品‧必屬佳片)漸替代,〈江山美人〉〈倩女幽魂〉〈香港之夜〉〈不了情〉〈几度夕陽紅〉等,王羽的〈獨臂刀〉〈金燕子〉〈大刺客〉打出流行,跟住姜大衛、狄龍的〈報仇〉〈新獨臂刀〉〈十三太保〉紅極一時。再接是李小龍的〈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龍過江〉〈龍争虎鬥〉套套賣座,〈死亡遊戲〉只聞廣告沒有映過。收尾是胡金銓導演的,所謂新派武俠片〈龍门客棧〉令人耳目一新,〈俠女〉片中徐楓從竹梢躍下破竹殺賊一幕,人人叫好! 在峴港畫電影看板廿多年,眼見最轟动的影片,是李翰祥執導,凌波、樂蒂主演﹕〈梁山伯与祝英台〉當年盛况空前絕後,場場爆滿,佇位也難求。麗都门前phan chu trinh 街人山人海,道路無法通行,觀眾擠迫争執不斷。演期一拖再拖,外埠緊急催片。再隔三月第二輪上映,依舊觀众不絕、許多人看了两三遍。 我喜歡〈梁祝〉李翰祥不愧大師,將老舊劇情加換新意、人工佈景如詩如畫,周藍萍的黄梅調曲詞,支支动聽,全片無冷場﹔最動人的是「樓台會」令人斷腸的「哭墳」一幕﹕英台要迎親花轎必須经過山伯墳才肯出嫁,她本來滿身大紅喜袍,到墓前突然脫下,變了一身白素衣,這橋段惹得觀眾頻頻抹淚,散場出來,亞婆姑姐哭到眼紅。 峴港淪陷、我逃難西貢,得叔伯介紹認識同行何六郎兄,他有心助我与他共畫陳觀泰演的〈逃亡〉一片。不想到片未上映,西貢也失守,人人争着逃亡,這是巧合,遝是預兆? 七五年南越變色,就再看不到国片,雖然我還在新政權下的戲院畫看板,畫的都是苏联,北越製作的宣傳劇情片﹔每次畫前要開會,聽領導同志宣導理念、畫後要開会檢討。記得畫〈解放〉看板時,我畫面構圖是左面史太林特大頭像,右角上方烽火裡希特拉舉起招牌手勢,被檢正﹕不容有任何人物高於党主席。另一幅是畫一苏联女護士,在炮火轟炸中一臉驚慌,被檢正﹕我們英勇的戰士不會有這樣子。有次因紅(原色)色粉用完、提報上頭幹部,上頭要我用別的色彩調混成紅色(?)外行指揮專業,我為之氣結“走佬”了之。 七八年從海路偷渡到香港,其時正流行許冠文、許冠傑兄弟的寫實攪笑片〈半斤八两〉〈摩登保鏢〉〈最佳拍擋〉。街頭巷尾到處聽到﹕「後生哥、好咪書囉,唔好成日掛住拍拖。。。」「滾水淥猪腸。。。」電影插曲,身為難民的我,也学会唱几句。 來到美國生活後,在華埠勝利、 影城、 阿市嘉樂戲院,看了不少華語片,這几间影院先後停業、我唯有靠銾影帶映碟欣賞國片。邵氏嶄新數位DVD重新出版舊電影、我買了一部份,看後激起往日的情怌,想當年為人樂道的明星——李菁、 何莉莉、関山、尤敏、陳厚、林翠、岳華、及已自殺收場的——林黛、樂蒂、杜娟。而最可悲的是被譽〝邵氏十二金釵〞中的——邢慧,因在美國弒母一案,罪成被判入監八年(眾女星為此求助邵氏,因人命関天,六叔沒有援手)。事發前一星期,我到嘉樂看電影,放眏前看到邢慧,單獨一人坐在隔我三四張座位上,樣貌依舊、一眼認出,祗是臉龎身材肥了許多,我向她点頭打了招呼、她還以微笑。想不到事隔几日,報上讀到她因精神錯亂,用刀刺死母親,抱着母体到姐姐家,此驚人消息令人難以相信、現事隔已近廿年,想她经已出獄,跟她祗有一面之緣,也祝福她有新的生活。 港片熱潮後,近十几年中國大陸電影崛起,我首先觀賞到「紅高梁」令人無比震撼,片裡濃烈的彩色,豪放的格調,寫两代人的故事、敢愛敢恨,去生去死的民族本色。結尾是紅日殘照下,日軍瘋狂掃射,天地通紅的畫面,看得人心胸彭湃,沉痛的傷痕電影。 張藝謀導演的,我收藏套裝全集共十七片﹔認為最好是「活着」劇情跨越三十年反映四十至六十年代,经過中国內戰动盪,文革暴亂下人民遭受的苦難(大陸禁映一段時期,解禁後多受評擊)此片情節多則重福貴的際遇,命運「福」与「禍」交替﹔例如福貴因好睹輸掉了祖宅,槍斃地主應該是他,而不是賭贏的龍二。福貴若不是戰時救起同袍春生,後來也不會在荣歸之日,春生輾死自己的獨生子。多處印証「塞翁」之句。 葛優演來無懈可擊,有如福貴化身,憑此片在多個影展祢帝、鞏利苦情演出令人心痛。〈活着〉我看了多遍,每遍都有不同的感受。 另一部作品〈我的父親母親〉講述一個下放青年,与鄉下姑娘的纏綿愛情、細緻唯美,浪漫如詩、因而被影評譏諷太過煽情,夢樣的純真,在現實是不可能的、愛這套片,也許我是個容易感动的老男人吧! 張藝謀的俠情片——〈英雄〉比〈十面埋伏〉好看得多,開場李連杰与甄子丹對打的一幕,精彩無比,一陣凌厲打鬥突然停手,两人閉目用意念比氣勢,這幕真是神來之筆。配搭古琴沉音、槍劍併發由强變弱的震顫声,琴弦突斷声,雨滴声。。。 中段大軍祗城,旌旗飄揚黄沙滚滚,軍士吶喊﹕「風、風、」,兵士手脚張弓,萬箭齐發,城樓上連杰曼玉用舞蹈般身手,撥擋亂箭。另一段曼玉子怡在黄葉漫天飛舞中决鬥,子怡中劍後畫面漸變成全紅色。這些鏡頭處理充滿藝術性和娛樂性。如用藍光映碟加7-1音响觀賞此片,真是視覺与聽覺一大响宴。 其它〈菊豆〉〈一個都不能少〉是值得看的好片。 若問我誰是當今華人最好的導演,我認定李安。他的才華不限定那一類型電影,跨越古今中西能文能武,甚麽樣的劇本到他手裡、一定拍得使人驚艷的作品。〈推手〉〈喜宴〉〈飲食男女〉父親三部曲清新可喜。〈冰風暴〉講嬉皮時代的道德危机。〈与魔鬼共騎〉几個年青人在南北戰前後成長故事。〈理性与感性〉名著改編獲七項金像獎提名。〈變形俠醫〉漫畫搬上銀幕。〈斷背山〉两個男人有情有義故事,李安得奧斯卡最佳導演金像獎。而令華人感到驕傲的〈卧虎藏龍〉最有成就獲四項金像獎,遺憾未得最佳導演。 這是部非常有特色的武俠片;秀蓮与玉嬌龍天井之戰,石破驚天,李慕白飛身竹林,利用彈性鏡頭堪稱经典。譚盾融合中西樂器新派古典配樂,特別又悅耳。此片征服中外叫好叫座,我為李安鼓掌! 香港王家衛導演,影界稱為前衛作品,他拍攝手法常反傳统,人物處理敍事風格,更是大胆得像無意識,被批拍片沒有劇本,作品有〈阿飛正傳〉〈重慶森林〉〈東邪西毒〉〈墮落天使〉〈花樣年華〉〈2046〉〈愛神〉。 王家衛宣稱自己最好的是〈東邪西毒〉也是他唯一在若干年後,重新剪接,加料再出版的作品,談到這部電影,使我憶起廿多年前,在嘉樂首映的往事——當年戲院老板呂先生,購片经驗豐富,〈東〉片尚未拍完,就倚金庸名著,大導演加大卡司:張國榮、林青霞、梁朝偉、張曼玉、劉嘉玲、張学友、梁家輝、有此陣容,就以十二萬買下美西版權,結果第一場上映十分鐘,觀眾己陸續離場,未散場已跑光光,几個埠票房都惨淡收場,因此片賠大錢、終於停業。 〈東〉片上映首場我也在座,片子格調太高,真難耐其沉悶,我不敢罵它斕片,也不會恭維。王家衛翻整新的版本、我也買了藍光映碟、靜心地觀看,不知是版本修得好,或者是我對電影的認知有了進步,終發覺它內裡表露的,一反以前觀念。手法巧妙呈現武俠個性,愛恨情仇的糾纏。時用慢時用快的鏡頭拍出美感,彩色濃烈,特別藍的天,特別黄的沙,一间破落茅舍孤零在萬里大漠顯現蒼凉。影片開頭的字,就是此片的意念﹕ 「不是幡動,不是風動,而是凡人的心在動。。。」 我讚好〈花樣年華〉故事簡單却含蓄得很有情結,戀戀風情有不窮的感受,杜可風攝映美得迷人,張叔平美術設計令人神往,懷舊的配樂使人陶醉,他的電影令人又愛又恨,正期待他的新作品。 〈胭脂扣〉 関錦鵬導演 。是三十年代分段至八十年代,四個人物古今交替的愛情故事,一段是生死不渝要「天長地久」。一段是但求「曾经擁有」。突顯舊時与現今的愛情觀念。 紅樓名妓如花(梅艷芳飾)獨鐘情十二少(張国榮飾)愛得纏綿但被家庭阻撓,至双約殉情,如花服毒身亡,十二少却逃過一死。如花在陰间苦等五十年、回到陽间靠一双情侶協助、終找到潦倒的十二少,原來當年殉情另有內情。。。。。 梅艷芳唱的主題曲、非常動聽。 〈甜蜜蜜〉 陳可幸導演,黎明 、張曼玉主演。是敍述漂泊異鄉追求夢想的男女,命運安排他們相遇相愛,却又要他們分開,失散後在茫茫人海中尋覓、尋覓、但一次又一次錯過、錯過 ,天涯海角以為今生不能再見面、然而這一天﹕九五年五月八日,在紐約的街上,一家賣電器橱窗,電視正報導鄧麗君死訊,播 放著﹕「甜蜜蜜、妳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兒開在春風裡。。。」熟捻的歌声使他倆停步,不经意的側過頭,身边居然是他,是她,遇見了! 最有意思是最後鏡頭,重回開映時,两人剛從大陸來港的車廂上,頭肩挨着却無緣相識,下了車反方向走進入潮裡,造化弄人又使他們重逢,編織成了片子的故事。 (人的每一步相差,就會改變一輩子) 我的感語。 〈悲情城市〉是侯孝賢氣魄不凡的史詩作品。以一個地方的大家族興衰,反眏一個時代的轉變,生活在那年代的台灣人,遭遇悲痛的“二二八事件”在灰暗的城市,煙娼睹博,販毒走私、暴露當時人民的悲情。侯孝賢累積了多年的心血歷程,用嚴肅精準的鏡頭訴說那段歷史,公認此片是最成功的台灣影片。 另一位台灣著名導演——楊德昌。作品〈一一〉是以一個家庭三代人為中心,与周圍的人際関係,劇情錯綜複雜、戲中有戲、拍攝手法處理得宜,道出人生每個階段遭遇的事,有你有我的影子。 「沒有一朵雲,沒有一顆樹,是不好看。。。。。」這也許是片名的來源。 他早年名作〈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評價甚高,可惜買不到,得朋友送我是不全版本,所以沒有認真看過,一大遺憾! 楊德昌曾是歌后蔡琴丈夫,几年前因癌病去世,是影壇一大損失。 其它我喜愛的導演和作品﹕ · 李行 〈啞女情深 〉〈秋决〉 · 陳凱歌 〈黄土地〉〈霸王別姬〉 · 許鞍華 〈半生緣〉〈女人四十〉 · 嚴浩 〈滾滾紅塵〉 · 影片﹕〈喜福會〉〈那山那人那狗〉〈過年 〉 · 集合全港粵語明星的舊片﹕〈家〉〈春〉〈秋〉 待績〝談影說戲〞之(四)各國、各形色的電影和資料 (五)我的電影收藏品(相片)
Posted on Feb 1, 2011
(一)我在電影院的日子 作者﹕梁建新
記得童年約八九歲的時候,有天在一家電影院旁邊,拾到一大幅比我還高大的畫板,是女明星的人頭像,高興的搬回家去,但最終是父親把它分成几片,丟進垃圾箱裡。自小情之所鍾,就註定我要吃這行飯,過這輩子。
十六歲輟学後,開始了畫電影看板的生涯,就此与電影結下不解之緣。在越南最後的廿多年间,接畫了多间電影院的廣告﹔工作多數在影院的畫室,亦有時會在家裡畫,大门打開,罷好布架後,门前總聚集多是年紀小的觀眾,看着我揮筆,他們的讚賞令我有點飄飄然。(這情景,多謝永健‧年益、曾掇文提及。)
畫電影看板這行業,收入不豐,但我非常喜愛。每每看到自已所畫的,在戲院前高掛後,我都会自我欣賞,自我陶醉,自得其樂。
在這段日子裡,每间戲院每套片,我都不會錯過,好的一看再看,日復日,年復年,電影陪着我成長。
來美後在羅省定居,初時還沒有工做,我流連在洛市中心的亷價影院,一票可以連看四部影片,忘飲廢食的要弥補過去几年在共區看不到的。以後我從事廣告社工作,長時间為華埠影城、阿市嘉樂戲院,寫大幅布條廣告,也出入影院,算是聊慰對畫看板行業的痴念。
生活安定後,我最大的嗜好是收藏電影﹔從錄映帶到VCD,DVD,到現今的藍光映碟,就有超過二千套,過百張海報,和有関的書籍玩具,這些都擺滿客廳書房,朋友看到笑我走火入魔,甚至話「憨居」。
而我認為﹕一部電影從構思到完成,所需要多少人力,財力,綜合了編劇,演員,攝映,音樂,美術,佈景,服飾,化装,加上科技的特效,统籌在導演的滙合,所有專業人仕嘔心瀝血完成,而我祗花些少錢就可以擁有其作品,在任何時候,找出任何片子,在自家電影院欣賞,此中樂趣不足向外人道。
经過几拾年累績,不知怎去計萛看過的電影。「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真是看盡人间的悲歡離合。我自己除了真實生活外,就沉迷在電影裡,我哭 ! 我笑 !
(二)深受感動的几部電影
電影的好壞因人的愛惡,然而像「亂世佳人」「教父」等,這樣曠世鉅作,毋庸置疑外,有許許多多非常好的、值得欣賞的、而令我感受至深的、有如下几部:
DOCTOR ZHIVAGO 齊瓦哥医生
當寫上這個片名,腦海就湧現那首用俄羅斯琴奏的主題曲,淒美动人,不愧奪得1966年奧斯卡最佳作曲,此片共得五項金像獎。大衛連導演,奧馬尔‧沙里夫演活了斉瓦哥醫生那個角色,斉瓦哥是孤兒發奮成了醫生,並娶了收養他家裡的女兒,生活幸福,但處身在十月革命动盪的年代,命運作弄令他飽受折磨,他被迫離開了家,在戰火患難中,与日夕相處的蘐士——拉娜‧發生情素、有了愛的結晶。几经波折,斉瓦哥回到殘破的家,再帶養父妻兒遠走偏僻的鄉下,在逃難的火車廂中、斉瓦哥在車廂门縫间、眼裡閃着淚光,望向茫茫的雪地,淡淡的晨光在濛濛的林中昇起,襯着憂傷的配樂,這情景太动人了!另一幕是他在窮途落魄時重遇拉娜,两人回到破落的舊居,消沉的他那天打開関閉己久的窗户,茫然地看着雪地上的冰花,看冰花慢慢融化,漸現遍地黃花,呈現春的氣息,這景象令他從新振作,寫下不巧的詩篇。 「生活在這個時代就是苦難」這是拉娜在片中的一句話。而最令人动容的是最後一幕﹕戰後斉瓦哥家人失散,一無所有回到莫斯科,靠堂弟資助,換了西装帶着藥箱,第一天去上班途中,在電車廂裡看到似是拉娜 的身影,下車急忙追趕,導至心臟病發,倒臥在街頭,了結了他坎坷的一生。結尾時鏡頭漸遠,主題曲再度响起‧‧‧‧‧‧
SPLENDOR IN THE GRASS 青舂夢裡人 (台譯 ) 天涯何處無芳草
娜妲莉活 ‧ 華倫比提合演的愛情片,男的是富家子,女是家教甚嚴的虔誠教徒,對男方挑逗死命拒絕,對此两人均感痛苦,雖然深深相愛,但壓力下只好短暫分開,再見時女怕男会离她而去,决定献身、却被男的拒絕,導致女方羞憤萬分,自殺獲救後精神錯亂,進了精神病院,男因此非常內疚,又因父親破產,而放棄哈佛学業,与一女侍結了婚。女经長時期療養,人巳正常變得堅强,並与同病相憐的男友有了感情,醫生建議她在結婚前去見舊時的爰人,以「放下」心中之痛。 影片最後一段﹔娜妲穿上純潔的白帽白裙,見到一身油垢的華倫,他介紹了妻子,娜妲抱着華倫的孩子、两人都百味在心頭互道珍重,倚在门边的妻子,用同情的眼光看着丈夫送走舊愛,分手這一幕,簡短却有涵意的對白,非常精采。告別後她走上車子,面對鏡頭淚水隱見,字幕打上﹕
誰都不能令時光倒流 使花卉再度芬芳 但我們不要感傷 寧可在殘留中尋求力量
這套片是在峴港專映文藝片的〔京都戲院〕看,當年為了抄下這幾句詩,我幾次在後台的畫室,衝向銀幕前才抄到,感受深深 ! 至今難忘。
TOKYO STORY 東京物語
很多年前,看香港電影周刊為慶祝電影百年﹔由三十三位著名影評,每位自選十部最喜愛的影片,細讀之下,發覺半數裡面出現「東京物語」 這片名,我急急四出尋覓,終於買到,欣賞後值得喝釆! 一九五三年日本黑白片,小津安二郎導演、劇情是戰後一處鄉鎮,一對年老夫婦突然心血來潮,要遠赴東京探望久未見面的長子長女、到步後,兒女两家為生活各忙各的,無暇接待兩老,孫兒也因房间被佔而不悅。 有一夜老父与久別的朋友喝醉而歸,遭女兒責難,有日更因避開宴席而流連街頭,好得次子的遺孀殷勤招待稍感溫暖,两老通情達理不想勞煩大家,在剩餘的旅程去熱海渡過,老太婆因風寒在歸途病倒,返衹家门即病危,細仔來不及送終﹔親不在,各兒女才內疚沒有盡孝心,喪礼後各人急忙返東京,比自已骨肉更孝順的媳婦,多留些時日陪伴也要走了,獨留年老孤單的老父,看着帆影经過,聽隆隆的火車聲遠去‧‧‧‧ (兒女長大後總会離開,他們有着自已的世界,誰憐天下父母心。) 小津安共拍了三十六部電影「東京物語」視為代表作,我另有收藏:秋刀魚之味、晚春、東京暮色、共四套。他擅長描繪小市民的凡俗生活,人倫関係,劇情看似平淡,不帶渲染,但看後回味令人深思,如喝清茶,小小甘澀帶些苦味。
NVOVO CINEMA PARADISO 星光伴我心
1989年奥斯卡最佳外語片,及各影展多項獎。 故事是意大利西西里島上的鄉鎮,主角是八九歲的多多,他最大興趣是看電影,常躲在戲院放映室旁,看放映師操作映机,還偷偷收集被剪的膠片。 有一天、多多謊說丟失了買牛奶的錢,拿錢去看電影,媽媽知情在戲院前守候至散場,嚴厲責駡時,放映師艾費同情多多對電影的痴迷,自認拾到了錢,因此發展一段老少誠摯的情誼。故事充滿人情味,場景更是親切,親切得讓我們就像回到以前的年代 ——(在越南峴港時)每逢賣座的片子上映時﹔觀眾打破頭去爭買票,再衝鋒似入場,買不到票的与院方吵架,入口處小孩等混入場,年輕的女子被人博懵。院內小販穿插叫賣,熄燈後,首先放映宣傳片、(記得當年吳廷琰時代,是要全場佇立奏国歌﹕này công dân ơi 、‧‧‧‧)許多時片子上映前是需要檢閱的﹔暴露鏡頭,粗話,政冶敏感的都要剪掉、(片上是神父代表權威,而在峴港時,是由文化部特派員到場檢閱,每逢試片我都不會錯過)有時大片租金太貴,会由两院联映,就要專人負責走片,常有錯失不及換片、令觀眾空等、噓駡不已。 看戲的人,常情是跟着劇情哭或笑,當好人打敗了壞人,全場鼓掌,當有香艷鏡頭就變全院消音,這些情節都在此片有生動的描繪,若你喜歡出入影院,可以借此懐舊一番。對長期生活在電影院的我,更是刻骨銘心。 片中艾費与多多情同父子,一次因膠片着火,燒毁了整间戲院,多多冒險拖着艾費逃出火場。當重建新的戲院後,小小年紀的多多、代替了因火燭失明的艾費,當了放映師。日新月異——家庭電視錄映机、代替了戲院的娛樂。此片上半部是黑白,下半部變成彩色片,代表一個時代的轉換。 多多長大後,经歷了美麗但哀傷的愛情,得艾費忍痛的安排,遠走羅馬成了著名導演。一天得知艾費的死訊,多多回到了闊別卅年的家鄉奔喪,更和許多舊日觀眾,聚集在廣場上,不捨地看着破落的戲院、因土地變更用途而被摧毀,埋葬了眾多人的往日情懷。最後多多見了唯一的愛人,明白了許多事情是怪錯了心愛的她,但一切己成過去。 「生活和電影不一樣,生活難多了!」
待續。。。 談影說戲 之 (三 )我喜愛的影片‧ 導演和演員 (四 )各國‧ 各形色的電影和資料 (五 )我的電影收藏品 〈相片〉
|
||||
You are visitor #: |
||||